昨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山东厅,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全体会议向中外媒体记者开放。面对记者们环环相扣的提问,上海市委书记韩正代表、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代表一一作答,自贸试验区建设、互联网发展、国企改革等成为中外记者们最关注的“上海城事”。
问“自贸试验区”
一问再问“最热门”
今年是改革年,上海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先行者,自贸试验区的建设一马当先。昨天下午,在代表团代表审议发言结束后,记者们马上从后排座位上围拢上前,站着争相发问。
包括中外多家媒体提问最多的便是“自贸试验区”。和一般记者发布会不同,尽管已有多家媒体发问在前,“后来者”依然“执着”追问,从不同角度挖掘自贸试验区的最近进展、如何可复制、可推广等问题。
谈到自贸试验区“当头炮”改革领域,韩正说,自贸试验区的改革涉及领域很宽泛,如投资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政府监管体制改革、产业准入制度改革等,是系统的改革,要有一些压力测试,意义也在于此。自贸试验区改革应该是全方位的,制度创新也是全方位的,“有些制度要废除、有些制度要改变,这已形成共识,并不太难,难的是新创立的制度。废、改、立,核心和难点在立。”
在回答凤凰卫视记者提问,自贸试验区如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制度时,韩正说,自贸试验区建设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制度”的要求,大力推进。要在进一步开放条件下,推进投资与贸易便利化,探索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和监管模式,在全国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新制度。他还透露了明确的自贸试验区“时间表”,“今年四季度当自贸试验区满周岁的时候,要推出首批可推广、可复制的制度。”
杨雄答问说,自贸试验区2013年版负面清单按照国民经济小类分类,相对较长,2014版将着重解决清单变短、特殊监管措施进一步透明化等问题,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
问“国企改革”
是否欲搬“淡马锡”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在手提电脑上早早写好中英文两个版本的问题,争取到机会后立即发问:上海国企改革是否要搬新加坡淡马锡经验?
杨雄说,上海国企改革的确学习借鉴过新加坡淡马锡经验,但不是唯一借鉴的模式。上海促进国资国企改革的核心是以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国有经济竞争力,让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下转A7版) (上接第1版)
“互联网金融”“点赞”还是“哈哈”
在代表团审议时,第一个发言的是全国人大代表、上海黄金交易所理事长许罗德,他形象地将互联网金融比作“街舞”,自由度大,灵活;将传统金融比作“国标”,优雅沉稳;两者风格不同,但可以起到互补作用。
对于互联网,记者们格外关注。央广记者向韩正提问,平日生活中是否通过新媒体了解信息,是否使用微信,在微信上是“点赞族”还是“哈哈族”?韩正表示,自己一直通过多种渠道,包括通过微博、微信等多种方式及时掌握和了解网上信息。这些网络信息可以帮助更多地了解社情民意,促进党和政府工作开展得更好。
在回答中国青年网记者提问时,杨雄说,互联网金融是新生事物,互联网和金融的结合将产生一种新模式,对金融业和实体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上海对此持积极支持的态度。国家有关部门明确监管制度后,上海会积极引导,帮助其走健康发展之路。 (本报北京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