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现在出行选择地铁的人是越来越多了,管理部门为了规范乘客的行为,制定了《守则》。读了以后感到,有的是刚性的,如不能便溺,不准抽烟等等。有的则不是很严厉,如车厢内不准饮食,难道低糖症者口含水果糖也要受罚?恐怕会遭吐槽。倒是有一些《守则》未加以注意的细节,值得提出来。在很大程度上是属于自己内心应该加以规范的。
譬如架二郎腿,公共场合最好不要作此姿态,地铁车厢内如是空畅的,影响别人入座,如是拥挤的,影响乘客走动。再说,架个二郎腿,拿脚底板对着人,总是不礼貌的。从小就唱的“小脚并并拢”,大了反而不做了?又如上海地铁的座位,多是一排六座(8号线例外),应该坐六个人。如果是五个“大模子”,已经坐得满满当当了,倒也罢了。偏偏是五个绝不需要减肥的人,彼此之间将自己或是他人当成刺猬,坐得疏疏朗朗,让第六人无法入座。有的四人正常就位,第五人却坐于两个位置之中,还把个小包包放置于座位上。如果车厢空着倒也无妨,明明人很多,且有老人妇孺站着,居然还熟视无睹。那脸嫩的,宁可站着,也不好意思发声让人挪挪。其实,该说的时候还是要说,对于前者,请他们挪一挪,紧一紧,把该让人坐的位子空出来,对于后者,客气地问他愿意坐左边还是右边,包包则请放在身上。毕竟在任何公共交通工具上,包包或行李不能占座位是天下通理。
当然,如果已经坐满了六人,不管是多么的宽松,也不要让人家再挤挤,让你坐下,因为别人没有义务为你而受挤。曾有一次,看到一家约五六人上车,车内不算拥挤但无空座,见内中一人抱着孩子,便起身让座,不意抱孩子的妇人一入座,便大声嚷嚷,让同行者“一起挤挤”,一个座位当然坐不下两个人,旁边乘客不愿受挤便起身离座,于是第三人进来了。最后,一排座位便由他们家人占据了,还全然不顾旁人鄙夷的目光而高声谈笑。
这种需要内心加以规范的东西还有很多,如已经会走路的孩子就不要让他们踩在座位上。车厢内所有的横竖杆都是供人拉手而不是倚靠更不是当单杆用的。尤其是上下车门的两边,靠此站着大约是比车内省力、通气,可是既影响别人上下车,也影响下车人拉手平衡身体。这些虽是小事,却也关系到精神文明、个人修养。为了发扬正气,是不能像前述那样为了风度而“脸嫩”,仗义执言还是需要的。又有一次,一个30不到的年轻人斜倚座椅,脚踩在竖杆上抽烟,旁座的一对老夫妇看不过眼就说了几句,此人不但不收敛,反而对老夫妇出口不逊,对面也有一小伙,颇有正义感,便发声声援两位老人家。依旧不买账,还要和发出指责的人“对开”。正义小伙冷笑,“对开,要不要找警察作裁判?”想不到得到的回答是“我就是警察”。这下辱及警察,我忍不住了,走了几步上前,“你是警察,把警官证给我看看,要不要给你的分局风纪处打个电话?”这下,拿不出证件的他老实了,跷着的脚放下了,手中的烟也掐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