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黑白不清的时候,倪炳堃就轻手轻脚地起床了。今天是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的广场舞比赛日,他们这支老头舞蹈队可是要代表长风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代表普陀区文化局去和全市优秀市民舞蹈团PK了。
其实,昨夜他就没睡过安稳觉,闭上眼睛,脑子里全是手杖舞——《快乐老头》的一个又一个动作。他把从开头到结束的每一个动作在心里做了一遍又一遍,好像不这么做就会出差错似的。
想到这里,老倪笑了,他笑自己过于操心了。是啊,他们长风老头舞蹈队在各种场合不晓得跳过多少次了,哪位老人不是把动作背得滚瓜烂熟的?可是,要想和全市的优秀舞蹈队比拼,他们这支平均年纪70岁的老头舞蹈队,年岁要比别人长一辈,腿脚要比别人硬一倍,反应和记性更是比别人家背。如果要问还有什么优势的话,那就是老头子们特有的固执和韧劲。
想起自己的老伙伴们,老倪的眼前就会涌现出一张张鲜活的脸。队里的30多号老头,哪个不是生龙活虎的?
说到年纪,老倪眼前第一个浮现出的就是老范。老范大名叫范善琢,今年82岁,是老头舞蹈队里年纪最大的一位。你看人家老大哥,至今腰背笔挺,衣着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最可贵的是老范对老头舞蹈队的一片热忱,他对大家说,虽然他有儿有女,子女们个个孝顺,但老伴去世后,他就把舞蹈队当成自己的家了,只要跳得动,他就要一直跳下去,以此享受生活,享受快乐。
老倪看到了张士荣的身影。这个纺织厂的下岗工人,家里条件并不好,平常日子经常是中午泡碗方便面当饭吃,怎么简单、怎么节约就怎么打发自己。可是,为了提高舞蹈基本功,他却不肯节约也不肯马虎,花了钱去舞蹈专业班学国标舞。如果不是爱,他怎么舍得对自己节衣缩食,却不肯拖团队的后腿?
老倪又看到了队里最年轻的陈生洪的身影。50多岁的他开了间“迷你”卡拉OK歌厅。人家做生意是跟着客人转,他却是跟着排练走。遇到排练日子,他宁肯不开门,或者早关门也不会迟到缺席。偏偏老陈家还有特殊情况,他结婚晚,孩子小,老母亲这个“药罐子”也需要他照顾。这在别人是个麻烦事,老陈却总有办法解决。遇到这种情况,他就把80多岁的老娘和年幼的孩子带来排练厅,孩子睡一觉休息好了,老娘看排练精神好了,反正亲人在他的眼皮底下,老陈便放心了。
老倪这时更看到了老队长华逢蔚。老倪自我感觉在老华身上学到了许多许多。这位中科院生理研究所退休的科研人员,因为工作性质必须一丝不苟,所以在对待跳舞的问题上同样尽心尽力。10年前老华那句“要跳就要跳得最好,不能捣浆糊”的表态至今仍让老倪记忆犹新。在老倪看来,老华的观点在任何事上都适用,做事先做人,这就是老华的为人秉性……
这些年来30多个队员汇聚的一股凝聚力,才得以使老头舞蹈队一步一个脚印,用实力和成绩说话,他们不仅走出了长风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还走向了上海市、乃至全国更大更宽广的舞台,让更多人认识了这支老头舞蹈队!
远远的,老倪看到活动中心大门口已聚集了不少队员。老倪很激动,他扬起手向队员们招呼,可他的内心却由衷地感叹,好一帮俏老头哟!
十日谈
释放生命的精彩
美甲师怀着一颗文艺的心,从零开始,苦练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