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新民环球
     
本版列表新闻
立法修正案杜绝买赃 公民可申请保护建筑~~~
立法修正案杜绝买赃 公民可申请保护建筑~~~
立法修正案杜绝买赃 公民可申请保护建筑~~~
立法修正案杜绝买赃 公民可申请保护建筑~~~
立法修正案杜绝买赃 公民可申请保护建筑~~~
立法修正案杜绝买赃 公民可申请保护建筑~~~
     
2015年01月22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立法修正案杜绝买赃 公民可申请保护建筑
欧洲文物保护措施不断完善
袁原 尚栩 陈占杰 刘咏秋
■ 法国卢浮宫镇馆之宝之一胜利女神雕像 图GJ
  文 / 袁原 尚栩 陈占杰 刘咏秋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保护文物使命神圣。要合理利用文物资源,让文物“活”起来。树立正确的文物保护理念,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习近平主席关心历史文物保护工作,在公众中也掀起了关注文物保护的热潮。如何保护文物,如何更好地发挥文物的作用,欧洲各国的经验值得学习。

  德国自查“灰色文物”

  德国各博物馆最近开始自查,以确保藏品身世清白。原因在于德国正推动一项立法修正案,规定只能购买、展出此类文物。去年夏天,巴登州博物馆将两件有争议文物交还希腊,足以显示自查力度。

  在德国考古界,巴登州博物馆以大胆收购藏品著称,在“水深”的艺术品交易市场上颇多斩获。该馆长期藏有两尊希腊基克拉迪文化抽象雕塑,是众多藏家垂涎的史前青铜器时代文物。然而,由于这两尊雕塑是非法盗墓出品,巴登州博物馆和希腊就其归属长期扯皮。

  德国《明镜》周刊认为,巴登州博物馆如今归还希腊文物,是新一代艺术品管理人员成长接班的结果,也显示德国考古界开始更加重视文物获取手段的合法性。

  早在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通过一项反对文化产品非法交易的公约,但直到2007年德国才成为缔约国,而且对交还文物仍有诸多限制和要求。公约在德国生效以来,还没有任何一件有争议文物依法完璧归赵。

  这种局面必须改变。“博物馆馆长对藏品的热爱和贪婪往往导致他们成为非法交易的帮凶。”巴登州博物馆馆长埃卡特·科恩说,“在考古界,从某个匿名瑞士藏家手中得来的文物绝对不算清白。”

  德国联邦政府正加紧推动立法修正案,如果顺利将在2016年年初通过。根据新法案,德国境内能够买卖的所有文物必须验明正身,证实确属来源国允许交易的文物,对返还有争议文物的限制也大为放宽。不过,新法案规定,如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了非法文物,不算犯罪。

  新法案尽管尚未正式通过,但已在德国考古界引起不小震动。普鲁士文化遗产基金会主席赫尔曼·帕青格指示基金会名下监管的各家博物馆展开自查,尤其严查1970年之后获得的藏品。“如果证实是来源非法的文物,我们愿意退还。”

  法国善用社会资源

  法国政府始终发挥主导作用,在强调有法可依的同时,合理使用社会资源,以达成更好保护文物和节约财政开支的双赢结果。

  在《城市保护法案》等法律法规约束下,法国文化部对各类遗产的管理和保护行使最高权力,并且在各地区设立专门领导小组。法国宪法规定,文化遗产属于民族和国家,高于私人利益;法国法律对古建筑定义较宽泛,规定在历史或艺术史上对公众有意义的建筑都应受到保护;任何公民都有权将某座建筑申请批准为保护单位,但需按照建筑的重要性不同,由不同级别的专门领导小组进行审批。因此,普通法国民众在古建筑保护上有了更多主动权,可以更多地参与古建筑保护。

  对于私人古建筑,法国法律规定,业主需承担一定义务进行保护,同时也可享受相应权益。国家可视古建筑损坏情况要求业主进行修缮,也可由业主自行提出修缮申请,但业主的修缮或改建方案需经国家核准。国家不仅会对担任修缮工作的建筑师和工程队进行严格挑选,而且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全面参与检查和监督,虽然也要承担一部分古建筑修缮费,但同时也大大节约了开支。而且,如果古建筑处于极其危险的状况,而业主又拒绝修缮,国家可不经业主同意采取紧急措施,并依法对业主实施处罚。

  相关数据显示,法国政府每年用于维修古建筑的开销超过20亿欧元。为了更加全面地开展古建筑保护工作,法国政府还采取了一些灵活有效的变通措施。例如出售部分古建筑,在补充国库的同时,要求古建筑买方承担相应的保护责任。

  此外,法国政府近年还将一些古建筑对外开放或承办展览,以实现“开源”。例如,法国总统度假地布雷冈松堡2014年开始向公众开放,隶属法国外交部的拉塞勒-圣克卢城堡也在承办展览等活动。

  除古建筑外,法国在保护其他文物方面也非常善于使用社会资源。2013年,作为卢浮宫镇馆之宝之一的胜利女神雕像“闭门谢客”,接受“专心美容”。然而,卢浮宫没有自掏腰包解决胜利女神的“美容费”,而是在官方网站上发出告示,呼吁各界捐款。结果令卢浮宫惊喜,社会捐款不仅完全负担了胜利女神的修复费用,而且还有富余。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卢浮宫共接待参观者930万人次,仍为全球最热门的旅游景点。

  希腊古迹绝对禁“拆”

  希腊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法律非常严格,除了宪法和专门性法律外,还包括相关国际条约。

  希腊是欧洲国家中较早立法保护文化遗产的国家之一,1834年就通过了第一部文化遗产保护法,确立了文化遗产保护原则:文化遗产是所有希腊人的共同国家财产,任何投资和发展计划都不能对文化遗产保护造成负面影响。

  目前,希腊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支柱性法律是2002年通过的《古迹和文化遗产保护法》。该法律把保护历史遗迹囊括进开发、规划和环境保护政策中,强调文化遗产与其周围的自然环境密不可分,而且把神话、习惯、舞蹈、音乐等非物质遗产也纳入了保护范围。

  该法律规定:“禁止所有可能导致不可移动文化遗产直接或间接灭失、损坏、污染或外观改变的活动。”基于这一原则,在文化遗址周边地区进行的所有采矿、设厂等活动,都必须事先得到文化部的许可。

  希腊在对待古迹方面的基本理念是“文化古迹永远排第一”,经济活动最多只能排第二;古建筑不能因投资计划而受到任何负面影响,而只能得到更大重视。在文物保护领域,“拆”是绝对禁忌。

  希腊的文化遗产保护权责明确,文化部负责所有古迹管理和保护,在颁发古迹周边地区的建筑、投资和开发许可时发挥决定性作用。

  希腊很多古迹旁看不到任何现代建筑的影子,希腊文化部常务秘书梅多尼以世界文化遗产古奥林匹亚为例说:“古奥林匹亚的保护范围不仅包括古迹本身和周边环境,还包括更为广泛的地貌,这使整个古奥林匹亚保持了历史原貌,因而具有高度的美学价值。”

  希腊德谟克利特大学建筑工程系副教授普瑞佩斯认为,雅典卫城脚下步行街的建设使那里成为著名的文化和休闲场所,是另一个成功例证。“今天希腊努力把历史性建筑融入城市景观中,历史性建筑不再被认为是破坏现代城市连续性的问题或障碍,恰恰相反,它是重新规划城市相关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

  相关链接

  文物界“潜规则”

  “奇平多尔法则”

  “奇平多尔法则”揭示,即便是世界知名博物馆,也难免成为文物非法交易的销赃处。

  英国考古学家克里斯多弗·奇平多尔和戴维·吉尔2000年开始一项史无前例的调查工作,系统查证7处国际文物收藏处藏品来源的可靠性。这些馆藏都有官方目录,清晰地记录着每件藏品的出处。

  然而,奇平多尔和吉尔发现,他们调查的1396件文物中,竟有高达75%缺乏可证明出处的书面文件。他们还发现,有500多件文物缺乏任何“历史”,直到在博物馆展出才首次面世。这意味着,这些展品极有可能是非法盗墓的赃物。

  奇平多尔和吉尔还比对了同一展品在不同展出时标注的出处,同样有惊人发现。通常情况下,那些首次展出时标注“来源不详”的文物再次出现时,却有清晰的出处标注。这说明,这些文物极可能被伪造身世。

  两人的研究成果正式公开后,被誉为“奇平多尔法则”。“无论你对局势的评估有多差,现实总会更坏。”一个专家说。

  全球究竟有多少文物被非法交易?这笔不法勾当的规模有多大?对这些问题,即使业内专家也难以解答。美国联邦调查局估计,每年非法交易的文物价值超过20亿美元,但也有专家认为远不止于此。

  目前,受战乱所苦的叙利亚和伊拉克北部是文物盗掘和走私最猖獗的地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估计,这两个国家的文物走私产业链价值在70亿至150亿美元之间。

  最近几个月来,黎巴嫩和土耳其在边界多次截获来自伊拉克和叙利亚的文物。然而,大部分走私文物不翼而飞,也没有在市场上出现。

  专家认为,大部分走私文物目前正躲在暗处避风头,过个10年到15年,它们会逐渐回流市场,而且会附带证明身份的伪造文件。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有大手笔的藏家大肆买进了这些文物。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文化新闻
   第A20版:文化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6版:新民资讯
   第A27版:财经新闻
   第A28版:上海新城区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04版:人物·社会/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广告
   第B14版:美食大观/好吃周刊
   第B15版:好吃周刊/广告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咨询
   第B23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24版:资讯/市场之窗
热点锁定
量化宽松能不能解救欧元区
孪生宇航员一天一地做实验
印度退休大妈开创拾荒事业
欧洲文物保护措施不断完善
本刊主编
新民晚报新民环球B01欧洲文物保护措施不断完善 2015-01-22 2 2015年01月2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