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中国经济下行担忧
李克强总理在演讲中表示,全球经济增长乏力。通货紧缩迹象为全球经济雪上加霜。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长由高速转向中高速。外界担忧中国经济下行,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有世界大背景,也有内在规律。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基数在增大,即使以7%的速度增长,年增长也要达到8000多亿美元,大于几年前10%的增量。
李克强表示,2014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中国没有采取强刺激,而是力推强改革,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事实证明,我们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是正确的、有效的。中国正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债务风险。因此中国不会发生区域性、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
李克强表示,中国将继续深化金融改革,推动利率和汇率市场化。
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
李克强表示,中国将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会搞大水漫灌,而是更加注重预调微调,更好的实行定向调控,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的区间。
李克强说,中国作为世界进出口大国,许多国家为了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希望用人民币来进行贸易和投资结算,人民币离岸业务不断扩大。我们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是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人民币国际化过程是基于中国是发展中大国的基础;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阐释“新常态”下中国经济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薛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面临动荡和不确定性的世界经济,中国总理在开放改革以及区域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方面的详细阐述无疑于提供了一条稳定人心和增进信心的有效途径。
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素有“世界经济风向标”之称,作为开年的第一场重要经济会议,具有开局的意义。本次论坛举行之际,欧洲因法国恐怖袭击而惊魂未定、乌克兰冲突依旧硝烟弥漫,加上经济低迷、油价垮塌,可谓阴云密布,达沃斯论坛创始人施瓦布将2015年称为“决定世界命运的一年”,迷失的世界急切需要找到往前走的方向。
薛磊表示,当前世界经济前景并不乐观,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来相继下调2015年世界经济的预期增长率。世界经济复苏缓慢,缺乏增长点,外界对中国经济的表现寄予厚望,迫切希望了解“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李克强总理阐释中国经济政策,展示中国改革决心,使世界更好了解中国经济形势,提振世界经济的信心。
目前,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继续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美国经济日益出现向好的迹象,奥巴马总统在近日的国情咨文中首次提出,美国经济已走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也仍旧保持着稳健的增长速度,2014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达到预想的7.4%;然而,其它主要经济体却日益面临停滞甚至衰退的风险,欧盟和日本都不得不采取进一步的刺激经济措施以摆脱通货紧缩局面,新兴经济体如俄罗斯、印度、巴西等也都出现增速大幅减缓的情况。
另一方面,近期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反映出企业界对全球经济前景不太乐观的预期,国际资本市场的避险需求再次高涨,由此造成的资本无序流动可能会对新兴经济体市场造成重大风险。因此,各国需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发达国家应增强其宏观政策调整的透明度,可以利用如二十国集团(G20)这样的多边合作机制促进政策对话和协调,同时继续鼓励各国推进自身的结构性改革。
中国将发挥“稳定器”作用
薛磊表示,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中国经济将发挥重要的“稳定器”作用。目前所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更加具有定向性和有效性,经济体制和结构改革也在稳步推进,这必将推动中国经济朝向以国内消费需求拉动这一更为合理的经济增长模式前进。
对于世界经济来说,中国经济向价值链的更高端发展,虽然会使得之前以能源资源主导的中国需求不复存在,但这一变化带来的将是更为健康和可持续的世界经济。
另外,薛磊表示,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和“一带一路”、亚投行、丝路基金等一系列倡议为世界提供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一些国家也在担心中国的改革开放能否推行下去,合作倡议是否具有排他性,李克强总理在讲话中有针对性地回应这些关切,展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开放性。 本报记者 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