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2月01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听那雪山的心跳
戴荣里
  ◎ 戴荣里

  异乡人的眼光对一个诗人而言是可贵的,因为新鲜所以关注;关注事物容易唤醒诗人沉睡许久的情愫。乡村之于城市里生活的诗人和城市之于乡村生活的诗人一样,会撩拨起诗人探索的欲望。倘若一个诗人身居闹市,先完成了从农村到城市的过渡;多年的城市生活又让她看惯了喧嚣与繁华,看穿了世俗和人生,然后把她引领到一处边远的所在地放歌,她该会咏唱出怎样的诗歌?好奇驱使我对一位女诗人的诗歌实施幽静的阅读,今夜,在一个人的房间,在小琴曲的悠扬中,我决定随诗人一同去感受《雪山的心跳》。

  杨秀丽的这本诗集短小成一束飘在边疆的野花,这是咏唱给援疆者的诗歌,这是咏唱给莽莽昆仑的诗歌,这是从大上海流向边疆的诗歌。我十分喜欢新疆的本土诗人,在新疆诗友中,他们的诗歌大多纯粹、恢弘、明丽,带着边疆的天然之色,会给在雾霾中沉睡许久的京城诗人以惊诧之感,这些本土诗人们自然的吟唱,带着属于他们的自信,刻画着属于他们的疆域。我们像听一个本土生长的信天游歌者的呼喊,城市文化多年的浸淫让都市文人的心肺失去了呼吸自由的力量;而当一位常年生活在大城市的女性诗人,也走向边疆,走向纯洁,走向一片向往的领地,自然会吟唱:“喀什最好的歌唱/我没有忘记/大地有一根/喝醉的腰肢/湛蓝的湖水/苦痛的银子/有了更为舒展的线条。”

  我喜欢胡杨,源于网络上清晰的胡杨图片所给我的精神指引,曾有朋友给我邮寄来一棵胡杨树根,当胡杨树根摆在我客厅的时候,我感到羞愧,因为胡杨只有在大漠里方显其英雄本色,离开了环境衬托的英雄就会失去原有的生命底色。而杨秀丽对胡杨的诗歌描写还是有些悲怆之色:“水边茂盛的胡杨/多么像喀什的目光/我感觉你打着探照灯/沿着白鹭/茂密湿润的一瞥/至今在千里之外照耀/千年的胡杨王/被风刮倒了/结着伤疤/结着伤疤说出/钢铁的语言/无论风沙如何逃逸/这片森林总有/一棵圣树/支起神圣不可侵犯的尊严”。诗人在这里描写的胡杨气节,让我们感受到胡杨所赐予我们的力量,同样饱满的情感也会在《夏河胡杨林》里感受到,虽然在秀丽饱满的诗歌情感之下,容易遮蔽我们对其语言张力的分析,但对一个诗人而言,真情和精粹的表达是诗人成诗的底线。

  在第三章《丝路花雨》里,有一首《在沙漠里荡秋千》颇有趣味:“沙漠里有一架秋千/就像大海中/有一扇葡萄的窗/眼睛里/有一杯月光的童年”。我想诗人在构思这首诗歌时大概想到了童年荡秋千的往事,叙述的真诚与飘逸随处可见。

  诗歌的洒脱不是拘谨和扭捏者所为,更不是靠作者维护传统纹理的自说自话,诗歌创作中的诗情属于作者自己,创作后的再鉴赏和通感效应则属于读者,为了读者考虑,诗人奉献出来的诗歌应该具有诗歌高贵的品质。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上海新闻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新闻面对面
   第A08版:一周新闻人物
   第A09版:文化新闻
   第A10版:文化新闻
   第A11版:运动汇
   第A12版:烽火周末/运动汇
   第A13版:运动汇/观赛拾趣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金色池塘
   第B14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B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B16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时尚的舞台,人生的冷暖
听那雪山的心跳
新书推荐
当现代性遇到传统道德
新民晚报读书/星期天夜光杯B02听那雪山的心跳 2015-02-01 2 2015年02月0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