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完美日程表”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订一张详尽的日程表,何时起床、何时复习、何时运动,精确到小时甚至分钟,但不出几天,日程表就被种种杂事打断被扔进冷宫。临近假期结束,才发现很多事情来不及做了。
“制定日程表不要苛求完美,反而没法做到。”12355专家张静曾在本市一所中学多年担任心理教师,她经常建议学生,不要每天按照一张一样的日程表去安排生活,这样显然会觉得无趣,不如将寒假自己最需要完成的任务、最感兴趣的事情,包括运动、购物、娱乐、观展等等在内,全部罗列出来。然后将这些事情分布到20余天的寒假生活中去,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对这些事情进行整合分类,优化安排。完成“大事件”的定位后,再为一天中其他时间做好规划,留一定时间余量,给自己调整空间。
张静也提醒父母,哪怕是临近中考高考,孩子需要的不是一个只有学习、没有放松和娱乐的假期。学会驾驭时间,也应成为假期的重要一课。
减少时间焦虑
由于今年放假晚,对初三高三考生来说,冲刺应考的第二学期显得格外短暂,寒假结束,意味着大考已经非常临近了。张静坦言,确实有学生因此产生焦虑情绪,她对咨询者说的最多的是,“时间是公平的,无论第二学期长短,每个人的时间都一样多。”她建议考生,与其盲目焦虑,不如先把做过的书本和习题梳理一遍,了解自己强弱所在,再对症下药。提升学习效率,不在于谁看得多,而在于谁能找到重点准确出击。
于女士的女儿目前念高三,一直是个名列前茅的好学生,功课各方面都不用家长担心。但这次考试成绩不好,情绪低落。心理咨询师认为,寒假可以成为一个缓冲期,家长可以在她稍稍冷静下来后与她一起分析,她究竟害怕什么,是偶尔的一次成绩,还是自己即将掉队的感觉。父母也应该及时调整焦虑心态,鼓励孩子做些放松心情的运动和户外体验。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