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0: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2月1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流浪汉到农场主
金凯平
  金凯平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有个亨特谷,风景如画。在这里,我遇到了富有传奇色彩的华人农场主王先生。 

  其时,澳大利亚正值盛夏。王先生穿着一件T恤衫,随随便便。一双大手粗壮而粗糙,脸晒得很黑,整个儿一个农民,还不是我国沿海开放地区的新型农民, 而是黄土高原上的老式农民。

  按照中国的计量单位,这个农场的面积是503亩。他不种果树,不种蔬菜,也不种菽麦,而种鲜花。他的鲜花在墨尔本供不应求。近几年亨特谷发展旅游业,土地升值,他这个农场已值260万澳元了,翻了一番。 

  很难想象,眼前这个雄心勃勃的中年汉子经历过常人难以承受的磨难。 

  1990年1月他抛妻别女,只身来到澳大利亚,本想找个学校读书,而澳大利亚学费高,他怀里只有百十美元,只能打工挣钱,指望糊口之外能挣足学费。他在中国留学生合租的一个套间里住下,属于他的是客厅一角的一个地铺,每周交房租10澳元。住下之后,四处找工作。天不佑人,他一份工作都没有找到。房租交不起,只能卷铺盖走人。城里呆不住,往农村走,从此开始了长达半年的吉普赛人的流浪生活。那时的他,不理发,不刮胡子,长发披肩,长须垂胸。他什么都干,种过树,除过草,打过鱼,挖过芦笋……总之,只要有人雇他一天,他就要感谢老天爷赏给他一天饱饭了。这年6月,南半球的冬天,他来到了亨特谷。在这里,他找到了一份工作——在一个澳大利亚人新开的农场种花。他一周干7天,每天干10小时,老板给他开100澳元周薪。那时候,劳工法规定工人的最低工资每小时超过10澳元,他起码应该得700澳元。但他不计较,对他来说,有一个固定的住处,能吃饱肚子就已经很幸福了。此人的过人之处在于,劳顿困厄并未消蚀他心底的雄心。他不计较眼前的得失,拼着命地干活,每天从太阳还没有升起干到伸手不见五指,而且苦学技能。没有条件学园艺理论,就自己用几个盆做实验,多少水,多少肥,何时浇水,何时施肥,施什么肥,温度,湿度,观察比较。种花,摘花,他一个人顶当地白人工人好几个。老板开始给他涨工资,一小时给25澳元。可以说,老板这个农场,是靠他发起来的。

  此时的王先生,不但掌握了种花技术,而且对市场也有了清楚的认识。他不像其他亚洲移民那样,种巴掌大一块菜地,小本经营,一个铜板一个铜板地积累资本,而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一下子从银行贷出200万澳元,又从国内找了个合伙人,筹来100多万澳元,买了个农场。他成功了。他没有学过经济学,却成功地做了篇经济学大文章。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专版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文化新闻
   第A22版:文化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财经新闻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生态上海·冬之恋
   第A28版:上海新城区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A33版:上港集团巡礼
   第A34版:上港集团巡礼
   第A35版:上港集团巡礼
   第A36版:上港集团巡礼
   第A37版:广告
   第A38版:新民健康
   第A39版:新民健康/热点
   第A40版:广告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4版:我爱我车/汽车周刊
   第B05版:新民教育
   第B06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08版:招生留学/新民教育
卖了良心才回来
鱼亦有信
水三谈
今宵灯谜
从流浪汉到农场主
谁来监管物业的诚信度
古镇新韵(摄影)
后树村里看斗牛
新民晚报夜光杯A30从流浪汉到农场主 2015-02-11 2 2015年02月1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