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0: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2月1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后树村里看斗牛
赵春华
  赵春华

  一说斗牛,自然会想起西班牙斗牛那血淋淋的场面,斗牛士将剑一把一把插入牛背的残忍。

  没有,后树村的斗牛没有这些情景,后树村的斗牛虽然有时激烈,但总体还是算文明的。在一片开阔的低洼地上,浅浅的水掩不住地上的泥浆,放过鞭炮后,身穿一袭红衣或绿衣的“斗牛士”(当地的农民)分别从场地两端牵着编了号的壮硕黄牛进入低洼地,一脚深一脚浅地将两头斗牛牵拢来,直到两头牛额头抵着额头,便跑将开去,斗牛开始了。锣声鼓声大作,恰似战场上的擂鼓助威吧,也营造出一派“战争”的氛围来。斗到激烈时,各不相让,泥浆四溅,你来我往,一般都要斗它个十几个回合,方能定出胜负。力怯的一方“落荒而逃”,胜利的一方还穷追不舍。这时忙坏了几位斗牛士,赶紧拉拽住“胜利者”,以防不测。穷寇勿追,牛儿忘了。

  后树村斗牛不分等级,而是抽签的,因而很有可能一方是体形硕大壮实,足有六七百斤,一方才四百多斤,这时往往是重量级的胜出。但也有例外,其中有一对捉对厮杀时,明显体形稍小的一方不断地进攻,而壮实如山的一方总是取守势,退、退、退,退到无路可退时,才作一点进攻,进攻也是敷衍了事。这样继续斗了将近20分钟,好斗的小公牛也已经力竭了,再也进攻不动了,而大公牛本来就无心恋战,于是双双一走了之,任斗牛士怎样吆喝、怎么推搡。斗至中午时分,最后3对牛,竟了无斗志,稍一接触,便“和平共处”了。

  斗牛的情景大致如此,倒是围绕着斗牛有值得一记的材料。

  斗牛开始前,我采访过一个71岁姓董的村民,他的牛儿编号为6。只见他正在给自己的爱牛喂料,那料像是茭白叶子。我说:“给牛吃的茭白叶?”他说:“不,是刚从山上砍下来的草。”我说:“听说斗牛前给牛要吃好的?”他笑一笑:“是的,给它吃两袋黄酒,壮壮胆,再就是吃几个鸡蛋,吃了鸡蛋,牛就不会气喘。”他还告诉我:这里斗牛的传统解放前就有了,只是12年一次(笔者估计是牛年),现在每年一次了。奖金并不高,夺冠的才3000元,得鼓励奖的才几百元。

  斗牛带来了集市贸易的兴旺。在斗牛场周围,尤其是抵达斗牛场的途中,足足有一里多路,两边摆满了摊头,都是临时搭建的。这里盛产甘蔗,附近村民用卡车、黄鱼车装过来设了不少摊子。但更多的摊位卖日用品、农用家具,锄头、镰刀、瓷碗、衣服、毯子、塑料桶、烤火脚炉、收音机、袜子……还有不少小吃,那煤球炉上炖着猪肉、鸭头、豆腐干、鸡蛋、粉条等。村礼堂有婺剧演出,白天、晚上都有。电子屏幕上滚动着:“义乌市小百花婺剧团演出正片《麻疯告状》”。舞台十分简陋,观众坐的是木质长条凳,有上百个。上午十点刚过,就有老人颤颤地走过来占座位了。

  后树村每年的斗牛节,肯定是浙中一个乡情民俗的盛会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专版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文化新闻
   第A22版:文化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财经新闻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生态上海·冬之恋
   第A28版:上海新城区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A33版:上港集团巡礼
   第A34版:上港集团巡礼
   第A35版:上港集团巡礼
   第A36版:上港集团巡礼
   第A37版:广告
   第A38版:新民健康
   第A39版:新民健康/热点
   第A40版:广告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4版:我爱我车/汽车周刊
   第B05版:新民教育
   第B06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08版:招生留学/新民教育
卖了良心才回来
鱼亦有信
水三谈
今宵灯谜
从流浪汉到农场主
谁来监管物业的诚信度
古镇新韵(摄影)
后树村里看斗牛
新民晚报夜光杯A30后树村里看斗牛 2015-02-11 2 2015年02月1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