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家长焦虑颇多。孩子一出生,有的父母就成天焦虑将来孩子去哪里上幼儿园、将来上什么小学甚至初中。也有一些尚在孕育新生命的年轻人,孩子还没出生,有关上学啦、学琴啦、补习啦之类的烦恼,已经如倾盆大雨般地向他们袭来。在这方面,微信圈里的“朋友”,起到的推波助澜、夸大其词和以讹传讹,也是相当厉害且威力巨大的。
由此想起了一件“题外事”。1933年秋天,鲁迅送海婴去幼稚园,但去了三四天,孩子说老师不好不肯去,鲁迅竟也同意了,不去就不去罢。当时,鲁迅对独生子女进幼稚园的心得是:“其实各种举动,皆环境之故,我的小孩,一向关在家里,态度颇特别,而口吻颇像成人,今年送入幼稚园,则什么都和普通孩子一样了。”在家里,夫妇俩一方面教海婴识字,但更注重他的自主阅读。起初,许广平让海婴读较浅的《儿童文库》,海婴反复读后向母亲索取较深的《少年文库》,母亲则坚持要等他长大些再读。争论声被鲁迅听到了,便请夫人收回成命,让孩子随意选择想读的书目。
这件“题外事”至少说明:第一,鲁迅在育儿方面很有主见,自有一套极具“周家特色”的培养方式,坚决不人云亦云;第二,鲁迅是在因材施教,既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又十分具有针对性地施以正确的教育方式。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当初的鲁迅没有迷失在“朋友圈”里,没有被各种家长牵着鼻子走。
总之,作为家长的鲁迅,很洒脱,很有主见。这一点,身陷微信重围之中的当代家长们,不妨也学习一下。 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