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新民教育
     
本版列表新闻
【相关链接】~~~人身安全、食品安全、疾病传播三类成谣言“主力军”
【相关链接】~~~人身安全、食品安全、疾病传播三类成谣言“主力军”
【相关链接】~~~人身安全、食品安全、疾病传播三类成谣言“主力军”
     
2015年06月2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相关链接】
谣言“偏爱”家长群 转发之前辨真伪
人身安全、食品安全、疾病传播三类成谣言“主力军”
左妍
  “12岁男孩吃鼠肉烤串病危。”“专修楼房漏水的面包车偷小孩卖器官。”近期以来,这样的谣言在微信朋友圈和家长群里屡屡出现、流传甚广。危言耸听的帖子令家长忧心忡忡,但绝大部分被证实为谣言。

  “市中医医院会诊一名12岁男孩,其突然鼻腔及消化道广泛出血,经医生检查凝血酶180(正常11-15)。工作了这么多年,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差的凝血指标。由于目前最常用鼠药的主要成分就是抗凝药,现高度怀疑患者吃了含有鼠药的老鼠肉……”最近一段时间来,该帖在家长群中颇有“公信力”。事实上,北京、厦门等10多个城市都曾出现不同版本,不少地方媒体都辟过谣。

  类似的“谣言”在微信中十分常见,涉及人身安全、食品安全和疾病传播的三类信息最受家长关注。家长王先生说,自己的长辈不久前转发过一则帖子,“幼儿服用尼美舒利退烧药导致死亡”,当时他并不知道真假,只是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将其转发进了家长群,事后该帖子被证实是一种商业领域的攻击,他表示很后悔,制造了人为的恐慌,也在无形中成了传播谣言的“帮凶”。

  不少谣言都披着善良的外衣,貌似关注食品安全、人身安全,其实只是牢牢抓住家长的心理,争夺关注度。以最近相当热门的“人贩子判死刑”倡议为例,在朋友圈和家长群中形成了“刷屏”趋势,然而仅过了1天,该帖就被证实为某网络公司的营销手段。

  警方提醒,此类信息转发需谨慎,首先要判断信息内容是否符合逻辑,也可以上网搜索关键词看看是否已辟过谣,最简单的检验办法是看帖里内容的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是否基本齐全。对无法查证的信息,千万不要“爱心泛滥”,随意转发。 

  本报记者 左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新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民生速递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不屈的上海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焦点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新民资讯
   第A15版:社会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互动
   第A19版:中国新闻
   第A20版:中国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国际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
   第A2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7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大购网专版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4版:我爱我车/汽车周刊
   第B05版:新民教育
   第B06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招生留学
   第B08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9版:新民教育/招生热点
   第B10版:留学移民/新民教育
   第B11版:新民健康
   第B12版:专版/新民健康
   第B1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14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B1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B16版:广告
家长莫被微信圈假消息忽悠
微信莫全信
谣言“偏爱”家长群 转发之前辨真伪
新民晚报新民教育B05谣言“偏爱”家长群 转发之前辨真伪 2015-06-24 2 2015年06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