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上海市烟花爆竹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禁燃令”刚“满月”就遭遇春节“大考”,上海如何应考?源头管控是第一招。上海实行购买烟花爆竹实名登记。同时,上海控制烟花爆竹销售许可证的发放,不再从外地新购烟花爆竹。第二招是巡查打击。上海成立41个多警种行动小组,截至2月22日,共查处烟花爆竹违法犯罪案件1059起。同时,上海5万警力全员上岗,与30万平安志愿者一同在街头社区巡查。第三招是引入征信系统。上海市公安局法制办主任范宏飞说,“我们依法将行政处罚结果纳入个人征信系统,增强市民自觉守法的意识。”
上海市委“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课题成果在这次禁燃工作得以体现:街道社区成为落实主阵地,基层干部吹响了宣传动员“集结号”。
知音苑社区书记蒋群带领志愿者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通过学生们的倡议活动,让更多大人禁燃禁放;天平街道书记王萍带领志愿者在社区值守;老西门街道方斜居委主任李芳带着儿子一起“社会实践”,将告知书送进社区家庭……许多原来的“燃放户”在全民动员的氛围中态度有了明显转变。
记者采访发现,近年愈发严重的空气污染、公共安全等问题,让上海市民认识到“禁燃令”的重要意义。同时,市民法律意识显著提升,也为“禁燃令”成功落地发挥了重要作用。平安志愿者韩珊琴说,城市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必须通过立法规范、严格执法、多元共治,实现最终化解。“每一位市民既是法律的遵守者,又是监督者,这应当成为社会治理的常态。”
上海市徐汇区天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高长生说,这次“禁燃令”凸显了基层力量,最终目的让城市里的每一个人都成为受益者。
新华社记者 邹伟 朱翃
(据新华社上海2月2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