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小三房将走俏
9号线泗泾站下,从地铁站步行十分钟,记者看到多个新建小区。昨天,记者在松江区泗泾板块看到,地铁周边80-90平方米小三房受到置业者的欢迎。
“项目开发前,我们曾经对客户做市场调研,结果显示,新建项目临近9号线地铁,吸引了部分在徐家汇、漕河泾开发区、莘庄、甚至还有浦东新区工作的置业者的兴趣;部分置业者为新上海人,还有一部分置业者为结婚首次置业,都希望房价控制在250万元左右。”松江区泗泾板块一项目负责人张静波介绍道,根据客户的需求,该项目定位开发80-90平方米的小三房;为了和周边其他大型品牌楼盘进行错位竞争,该项目将层高增加至3.5米,满足更多年轻人的居住需求。
“去年,项目推出400多套房源,全部销售完毕。今年,项目还将计划推出200余套房源,满足更多首次置业者、小家庭改善置业的需求。”张静波笑道。
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沪上家庭结构将更丰富。他建议道,对于地铁周边的项目而言,还可以开发一些100平方米左右的小四房,满足更多四口之家的居住需求。
可有效抑制房价快速上涨
去年开始,上海土地市场迎来一波又一波的热浪,土地出让的溢价率越来越高。部分业内人士不禁感叹:“面粉比面包更贵。”
土地价格越拍越高,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纷纷开发高端住宅。新城控股副总裁欧阳捷直言,目前,在中心城区,中小套型房源越来越少,大户型、高端住宅项目越建越多。高端楼盘开发不仅挤压了中小套型的空间,还拉升了周边的房价,部分市民的刚性居住需求得不到满足。
数据显示,上海2015年至2016年2月23日,商品住宅的供应量1223万平方米,成交量1586万平方米,供需比1:1.3。目前,总土地供应量逐年减少的前提下,增加中小套型的供应,不仅能暂缓解刚需的供需矛盾,还可抑制房价快速上涨。
境外经验有助于控制成本
项目将大户型改成中小套型,需要更多墙体、硬件,建造的成本更高了。对此,欧阳捷表示,对开发商而言,增加中小套型供应、有效控制成本确实有挑战。
“建造150平方米的大户型套型,一个房间约30平方米,中小套型的房间可能只有15平方米,墙体自然增加了很多,排水、管道布置设计的要求也更高。”欧阳捷笑道,户型面积变小了,如何确保房子的舒适度,也非常考验设计单位。
值得一提的是,国外有很多经验,对增加中小套型的设计、有效控制成本有帮助。比如日本,住宅层高相对较低,能有效降低建造成本;日本的卫生间大多采用整体式卫浴设备多,设计精巧、紧凑、不漏水,值得学习。在欧洲部分国家,居民房屋的窗户比较小,不仅有利于房屋的节能和环保,也可以减少房屋的建造成本。
本报记者 杨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