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多年前去郊区插队,不多久就得到一个意外的称呼:“镇上人”。在村里待久之后,才晓得“镇上人”一词,泛指一切城镇居民。住在马桥、莘庄等本县集镇的居民,可以称作“镇上人”;住在上海市区的居民,也可以称作“镇上人”。这称呼其实由来已久,当上海还是一个小县城时,就已开始流行。
与“镇上”相对的地方,是“乡下”;与“镇上人”相对的人员,是“乡下人”。其实“乡下”一词,只是表明一个地方或一个方位,并没有歧视的意思;奇怪的是,它一旦与“人”结合,却有了贬义。“乡下人”成为一些上海人蔑视郊区人特别是郊区农民的常用词。
“镇上人”有泛指性,“乡下人”也有泛指性。某些优越感太强的上海人,不仅把郊区居民、郊区农民叫作“乡下人”,还把所有的外省人士,统统叫做“乡下人”。在他们眼里,凡在上海城以外生活的,都是“乡下人”。
乡下人于是有了更丰富的含义。有些人自谦时,也会自称“乡下人”,明明是教授,也会说:“我是乡下人,见识不多。”更有人拿“乡下人”当詈语,不仅用来骂农民,还用来骂他看不起的同道,譬如遇到脑子不够活络的人,尽管同是地道的上海人,他也会骂:“乡下人,黄鱼脑子!”
相比之下,乡下的农民真是又善良又厚道。他们对于市里居民,除称为“镇上人”外,还称“城里人”“上海人”;如果是工人师傅,他们还有个敬称——“上海老大哥”。尽管不少上海人连韭菜小麦都分不清,但在郊区农民的词典里,对上海人从来都没有不恭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