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老问题早就飞出家门,淅淅沥沥撒在社会上。
儿子俊俊大学毕业了,不去找工作(或者说找不到工作),在家里呆着,天天熬夜睡懒觉,上上网,看看微信,听听音乐什么的。他爸爸问你怎么不去工作。俊俊说我还在读书深造。爸爸说也没看你背起书包到学校去呀。俊俊说我在网络上读,你不懂的。
既然儿子要继续读书,总归是好事,爸爸阻拦他是没有理由的,要求上进嘛!
从此以后,俊俊走上漫漫的啃老长路。爸爸心想也就吃饭多双筷子,也就一个月给些零用钱,啃就啃吧,谁叫俊俊是我儿子呢?你啃老,其实也是伴老,伴我慢慢变老——于是,啃方和老方,相安无事。
倘若俊俊们提出要出国深造,事态立刻就严峻起来。中国每年有50万青年出国读书,几十万的爸爸东拼西凑拿出100万,让儿子远行。儿子留学四年之后,在外国找不到工作,也拿不到绿卡,回国了。他们中的大多数不像俊俊那样不去找工作,而是很快和某公司签约,每个月工资加奖金5000块。
有社会学家一针见血地指出:看起来出国留学很正常,看起来回国找工作也很正常,其实这是变相啃老!你不出去留学,找个工作也是5000块……
哦,变相啃老!倘若我是那个想出国深造的儿子的爸,我也有100万,那么我就叫儿子大学毕业后不用出国深造,我会这样说:儿子,你就在家里呆着,上上网,看看微信,听听音乐,爸每个月给你5000元,你也不用到公司辛辛苦苦上班,挣来的钱也只有5000。你玩着吧,就像上班一样每天玩它8小时。爸不是有100万吗?爸的100万可以连续不断地给你200个月,也就是给你16年,那时候你已经38岁了,困难时期过了,人到中年,再去找一份轻松的工作也不迟。儿子你说爸说得对不对?啊呀不对不对,爸的这个算法有疏漏,一个月给你5000元,第一年给你6万,那么剩下还没给你的94万,爸可以去银行做理财产品呀,一年收益算它只有3%,那么一年的收益就是2.8万,理财理它十几年,粗略算就有44万。这44万就是88个5000块哪,爸又可以多给你7年的钱,就可以给到你45岁,不管你结婚不结婚,不管你生不生娃,一直给到你45岁……你想想,这多好啊,省得你跑到欧洲爸想你时见不到你,省得你到西方去冒恐怖主义这个险。儿子啊,你用不着什么“变相啃老”,用不着绕弯子,直接啃老就行,因为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家长都用掉了100万。你从大学毕业一直到45岁,可以舒舒服服在家呆着,不用为了生计到处奔波。再说了,你45岁的时候,爸已经太老太老了,虽然没有什么积蓄了,但钱已经没什么用了,退休工资就够了,如果爸的退休工资用不掉,再给你一点……
读者诸君,我的这笔啃老还原账不知算得对不对,我从小算术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