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3: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4月02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华戏曲电影应更多走出国门
朱光
■ 《李尔王》剧照
扫一扫请关注“新民艺评”
  ◆ 朱光

  今天下午NT Live(全称为National Theatre Live,英国国家剧院现场)的高清戏剧放映活动又在话剧中心举行,此次播映的舞台剧《李尔王》据说是近一批中“最好看”的一部。不过3年多,从在大剧院首次亮相的《弗兰肯斯坦的灵与肉》使得NT Live这一项目让北上广的粉丝在一时见不到卷福真人之际,可以从剧院里顶天立地的高清屏幕上看清偶像的睫毛。时至今日,该项目的成功引得维也纳歌剧院也准备把他们的歌剧和芭蕾舞剧以视频的方式输入中国——因为找不到剧院愿意承担高清播映的费用,所以转而成为网络收费视频。

  NT Live诞生之初,并不是为了挣钱。2009年起,英国国家剧院为了让更多错失剧场艺术的戏迷弥补遗憾,以及向身处边远地区,物质和精神双重贫困的人们普及戏剧,就借鉴美国大都会歌剧院出歌剧DVD的经验,意欲以摄像机面对舞台,拍摄戏剧。只是,英国人更大胆地加上“Live”的概念,以强调“现场感”。并且,他们真的是这样做的。举例说明,假设英国国家剧院在伦敦自家剧场里上演《李尔王》的时候,他们确实通过摄像机向苏格兰等地的其他剧场“现场同步直播”该剧。坐在苏格兰某剧场的观众,可以与伦敦观众几乎同步体会到《李尔王》的演出状况,甚至连中场休息的时候,也一起静候15分钟。

  毫无疑问,NT Live项目带到中国来的一批戏剧,最初都是由欧美明星领衔的舞台经典,例如抖森主演的《科利奥兰纳斯》(又译为《寇流兰大将军》),获得过奥斯卡影帝提名、耶鲁大学博士詹姆斯·弗兰科主演的《人鼠之间》——该剧女主角还是红极一时的美剧《绯闻女孩》中的女主角之一 “布莱尔”、男配角还有美剧《真爱如血》里的“霍伊特”……无疑,NT Live这一项目通过吸引中国庞大的英剧、美剧粉丝而一夜燃爆。这就引发了第一个焦点——在剧院里放映的戏剧电影,是给影视迷看的,还是给戏剧迷看的?毫无疑问,影视迷的数量是戏剧迷的百万甚至千万倍。戏剧迷在剧场里看NT Live时被一群更重颜值的英美剧女粉丝包围——看到男神一出现就全场尖叫,确实观赏体验降低到负数。

  其次,NT Live项目在业界引发的焦点,关乎艺术与技术。可能是因为在艺术层面的差距已经几近无从探讨的必要——戏剧学院教授们的感慨是:“看了这一批高清戏剧,几乎感受到大不列颠是靠戏剧做到‘日不落’的”,以至于技术反而成为可以聊聊的话题。在一个多大的剧场里,需要安置多少个摄像机,才能自如地在全景、远景、中景、近景、特写乃至各种所需的景别中切换,以达成这一类戏剧电影的画面呈现可以尽可能模仿成现场观众的主观视角——如此,才能让不在现场看“直播”的观众,感觉自己也身处现场,甚至观感更好。把舞台剧拍摄成电影,需要拍片的导演既懂得剧场奥秘又深谙镜头语汇——目前看来能符合这一要求的大约仅有北京人艺的青年导演徐昂、上海的电影导演郑大圣以及电视导演滕俊杰——他们都有作品佐证。徐昂的《十二公民》、郑大圣的戏曲电影《廉吏于成龙》、滕俊杰的戏曲电影《霸王别姬》……他们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中国戏剧(曲)电影能赶超的一丝希望。

  再者,NT Live项目是很难走通商业道路的。虽然,戏剧搭上电影,仿佛能让小众艺术“扩充”为大众艺术,从而得到票房回收,但是,事实上,NT Live要进入电影院线,困难重重。目前,该项目也就在剧院、偶尔在电影博物馆放映,属于文化交流的非营利项目。而高清播映设备的屏幕与放映机的租借费用,每次动辄十几二十万。假设均价与热门电影票100元一张看齐,那么最多容纳千人的剧场全都坐满也就堪当回收设备租借费。所以,当下剧场播映这一类高清戏剧、乃至歌剧、芭蕾舞剧都是赚吆喝。这也就是维也纳歌剧院信心满满带来几十部高清舞台剧寻找剧场合作,最终却只能通过网络收费播映收场的道理。

  那么,NT Live项目全球火爆到底满足了谁呢?中国戏剧人起初满怀好奇与热情入场,随后渐渐觉得痛心疾首。大批粉丝依然怀着热情乃至激情入场,为看不见自己尖叫的偶像继续尖叫。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在中国肯播映这些电影的剧院,其实与英国国家剧院也是同心同德的——为了各种推广,觉得若能培养一些最终自己掏钱买票看舞台剧现场演出的消费者,也终究是好的。

  只是,既然英国确实能以高科技的方式输出数百年的戏剧精华,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凝聚着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中国戏曲拍摄成电影,走向全世界呢?目前,仅有一部3D戏曲电影《霸王别姬》在美国上映。而唯一一部戏剧电影《十二公民》也于2014年获得罗马电影节金奖。因而,英国高清戏剧在中国热映的最大启示,其实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要闻·新民观察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互动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人物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跨界
   第A12版:家装专版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连载
   第A16版:阅读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04版:理念分享/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金融城周报/上海物业
   第B06版:基金纵横/汇市金市/陆家嘴金融城
   第B07版:福彩专版
   第B08版:上海花城/陆家嘴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C04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传真
   第C06版:文娱台历/国家艺术杂志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C08版:专版/国家艺术杂志
中华戏曲电影应更多走出国门
当政府大院成为公共文化空间
江南评弹中的布莱希特戏剧观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C03中华戏曲电影应更多走出国门 2016-04-02 2 2016年04月0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