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席红色镂空花纹、鱼尾裙摆的晚礼服紧贴着她婀娜的身姿,樱桃般鲜艳的唇彩嵌在她白皙的皮肤中,一头黑色的鬈发凌乱且随意地搭着肩,随着音乐起伏,这红与黑像闪电一般在空中与音乐燃烧,这视听的双重火焰直刺你的感官,你一刻都不想眨眼,生怕错过美妙的画面,她,绝对是上帝派来的尤物:美丽、性感、富于个性,她就是1987年出生的格鲁吉亚女钢琴家卡蒂雅·布尼亚季什维莉,近年来乐坛冉冉升起的钢琴明星!
3月18日,在卡蒂雅的上海钢琴独奏音乐会上,我们见证了她的美貌和人鱼般的身材,不同于一般的偶像明星,她的音乐也很吸引人,充满个性和戏剧张力,在东艺1900人的场地中,卡蒂雅的青春火焰时刻燃烧着,当人与音乐、剧场融为一体时,我们确实很难分清是她的音乐还是她的肢体语言更吸引你。
音乐会前,看过一段卡蒂雅演奏“羔羊安心吃草”的视频,在大自然中,她用安静的语言叙述巴赫,无比自然、清新、虔诚。曾听朋友说卡蒂雅六岁时,最喜爱听的是莫扎特的《安魂曲》,每天都要听一遍,这让我感到很惊讶,对于一个六岁的孩子,安魂曲居然能听得入迷,这朴素、静谧、深邃的力量也许就潜藏在了她幼小的心里,等到她的演奏风格日趋成熟,这些力量自然会走到她的演奏中。
这次音乐会,让我印象深的还是上半场,卡蒂雅演奏的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穆索尔斯基的挚友哈特曼是一位杰出的画家和建筑设计师,不幸英年早逝,作曲家参观了亡友遗作的展览会后,根据十幅绘画写出了这部不朽之作,这些绘画以一个漫步主题贯穿。但凡听过拉威尔配器的色彩斑斓的乐队版《图展》,再听钢琴,确实很难与之丰富的音色相较劲,却能最真实地还原作曲家最初的创作意图。作品的基调是暗色的,高明的钢琴家会拨开其画面的表象,而深入作品的内核,挖掘其主人公漫步图展的心路历程。现场听来,卡蒂雅显然不受任何钢琴版本的影响,另辟蹊径地寻找她独特的阐释方式,她精心考虑和布局七个不同性格的漫步主题,用怎样的速度、力度、乐句走向、低音进行、情绪转切。开篇时,她用中等力度演奏,音色深沉、缓缓叙述,作品中的主人公,悲观、厌世,对现实持怀疑态度,他走进图展,看到一幅幅画作:矮小的侏儒、老旧的牛车、鸟雏的舞蹈、古堡下的抒情诗人、阴郁的墓穴、俄罗斯童话中的巫婆、宏伟的基辅大门……看着这些鲜活的画,他慢慢兴奋起来,先前的阴郁逐渐退去,心情明朗快乐起来。第二、第三、第四次漫步主题,卡蒂雅似乎已经完全走进画展中,或是勾勒宽阔的主题线条、或是深情地吟诵、抑或是像八音盒那样在高音区梦幻地飞舞,音乐的情绪像涟漪一样逐渐散开,层层递进的漫步主题也成为画作的前奏或是延伸,意境自然连接到下一幅画中,画也变得栩栩如生,这种意识流的拼接展现、色彩力度变化到最后一次完整地呈现漫步主题时达到高潮,此时,台上的卡蒂雅用尽全身力量,几乎要从琴凳上跃起,红色的礼服与音响像团火一样点燃全场,音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度,震天的铃声由远及近,庄严宏伟的基辅大门敞开,由此也打开了主人公的心扉。从看画前的痛苦、怀疑,到最后的释然,卡蒂雅别具匠心地展现她和图展的魅力!
喜欢冒险是卡蒂雅性格的另一面,就像她喜欢的钢琴家霍洛维兹那样,同一部作品,每次在舞台上的呈现都有所不同,对比她最新索尼唱片“万花筒”专辑中《图画展览会》的演绎,现场更富戏剧张力、速度力度反差更大,但也因此丢失了不少音,一些细节变得模糊起来。而听她的唱片,技巧干干净净,音乐张弛有度。
有意思的是,卡蒂雅有一个颜值也很高的姐姐,也是一位钢琴家,她们经常合作开钢琴二重奏音乐会。姊妹性格迥然不同,一静一动,一稳重一俏皮,这样的组合常常另音乐火花四起,期待姊妹俩明年双钢琴中国巡演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