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上海博物馆吴湖帆书画鉴赏特展,被认为是上海艺术圈里贺岁档最有影响力的展览。集创作、鉴藏、与研究三位一体的吴氏素有江南“画坛盟主”美誉,冲着吴湖帆在现代画坛的江湖盟主地位,各路粉丝们趋之若鹜。
上博在特展中,遴选吴氏所藏及相关精品文物113件,并用通俗易懂的方法解析了吴湖帆的梅景书屋和四欧堂的由来和寓意;吴湖帆、潘静淑家族家世渊源;吴氏夫妇在书画艺术方面的共同爱好及对正统文人画的痴迷与追求,让书画爱好者及爱八卦的人们大呼过瘾。
在此次展览上经典名作令人目不暇接,只可惜展览一结束,这些夺人眼球的古书画又回文物库房睡觉去了。问题来了,文物真迹只有一件,有没有一种高仿古代书画的复制品,从视觉效果到承印物效果都可以以假乱真但价格却是大众可以接受的呢?答案却是肯定的。这种复制工艺就叫珂罗版复制技术。
珂罗版印刷又称玻璃板印刷,19世纪60年代由德国摄影师阿尔贝特发明,清朝光绪初年传入我国,上海有正书局,文明书局,商务印书馆等都实验成功并用珂罗版印刷术复制书画作品。由于珂罗版复制精准,效果逼真,特别是在中国古代书法,绘画的墨晕,笔触表现上惟妙惟肖,因此用珂罗版复制的中国古代书法绘画作品一直屹立于各类复制手段的最高端,且一直为国家博物馆展示,收藏,各地政府外事活动高端礼品服务,市场上珂罗版作品流通较少。由于珂罗版主要由人工操作,工艺复杂,需要通过照相---制版---修版---印刷等多道工艺环环相扣完成一件作品,对人的技术依赖性特别大,因此尽管珂罗版作品的仿真效果逼真,但养在深闺无人识。再加上现代高科技印刷术的冲击,从二十世纪中叶开始,珂罗版工艺已经开始走向衰落,优秀珂罗版印品更显得弥足珍贵。
21世纪的今天,随着国力加强,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对艺术的审美情趣也大幅提升,传统手工艺得到广泛重视。值得庆幸的是上海博物馆还保留着珂罗版这项传统工艺,并已着手振兴上博珂罗版工艺。在这次吴湖帆特展上,上博珂罗版团队把复制的王蒙《青卞隐居图轴》,钱选《蹴鞠图》,仇英《仿古人物图》带至展厅与原稿找差距,立即吸引了观众的眼光,在场有拍卖行的老法师连说珂罗版仿真太厉害,有几次他们在征集拍品时把珂罗版复制品当作了真迹。
目前上博珂罗版团队已获得国家文化部专款资金用于保护、研究和传承上博的珂罗版工艺,古老珂罗版工艺就要苏醒了,上海博物馆拥有丰富的古代书画以及古籍善本稿源,相信优秀的原作会赋予珂罗版复制品更高的附加值,从而满足广大书画爱好者的收藏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