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树繁花阁》关门,阁主出走。报社虽然暂时平静下来,但世界未必太平。一部写贾宝玉林黛玉谈情说爱的《红楼梦》又引起文坛一连串的轩然大波。副刊已不挂“夜光杯”的招牌,但是因为刊登过俞平伯“红楼梦研究”著作的旧作也受到指责。接下去是批丁玲,批武训,批胡风……对于一些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和所谓老报人来说,小树倒下,落英缤纷。一叶知秋,程大千感触很深。
解放初期,他就再三辞职。当了十多年的重庆和上海两任总编辑,这时觉得实在赶不上形势,自叹落伍,决定改行。抗战期间,他写了许多千把字的小说,朋友们都称赞是“莫泊桑的题材,马克·吐温的笔法”,是新民报副刊最叫座的名牌之一。新民报已为他出了《重庆客》、《重庆旁观者》和《重庆奇谭》三本专集,脍炙人口。进入新社会,他要揭露、讽刺、抨击的落后丑恶的东西一下子都没有了,即使还有一点,也不好再写。写新气象新人物、工农兵,不敢写,怕写了也不像。
他是个多子女家庭。家有老母妻子十余个人口,不能不写。他能写的地方,只有副刊。
他开始为副刊写了许多历史题材的章回体——连载小说。他年轻时在西康雅安当小学教师,山沟沟里没有娱乐,只有书,只有小说可以消遣。后来回成都做小报的校对,编辑。陈铭德发现了这个奇才,立刻请他当新民报编辑主任、主笔,两年后当总编辑。他编的是叫本埠版的社会新闻。做一个诗化的标题,能使小新闻点石成金,引人入胜。他的才情青出于蓝,超过张友鸾在当时大小报纸之上。新民报出上海版晚刊,赵超构的头衔是副总主笔、上海社的经理(社长)、总编辑,第二年还是请来程大千当总编。因为编社会新闻(本埠新闻)非其所长。
程大千挂个副社长之名,不理行政事务,专写小说。力作有《罗成》《佘赛花》等约十部;当代近代题材有《太平军痛打洋枪队》《四川白毛女》等。
连载小说的编写技巧自有一套功夫。追溯其历史渊源,可能萌生于宋元年间的说书人和书会的文人。连载小说必须每天自成段落,故事情节曲折、脉络分明;不能横生枝节,缠夹不清。段落结尾要有悬念。一些当代作者的小说,恐怕很多是不能改作连载小说的。张恨水的《巴山夜雨》,从抗战时期的《西方夜谭》连载到《夜光杯》长达数年之久,一定程度上是卖他老先生的一个名字而已。
程大千那几个连载小说每天字数相同,都由本报画家董天野配以精美插图,在显著位置见报。叫座之程度是有许多读者天天午后等晚报出版,不看新闻先看副刊。读完小说还剪贴下来自己订单行本,流传至外地。有些画构图场面精致人物须眉毕现,张张可印邮票。唐大郎有“彩笔撩人”的诗句,为之一赞三叹。写连载的除张恨水、张友鸾、程大千之外,文汇报的徐铸成、上影的沈寂等也多次在《夜光杯》为一些海上闻人立传。翻译家任溶溶、杨祖希等译过外国文学作品和儿童读物,为夜光杯添酒,曾经吸引了很多读者。
十日谈
“夜光杯”絮语
《夜光杯》在过去七十年的杯中也起过一些风波,明请看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