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民生调查
     
本版列表新闻
建设国际消费城市~~~
建设国际消费城市~~~
建设国际消费城市~~~
建设国际消费城市~~~
建设国际消费城市~~~
     
2016年05月15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设国际消费城市
上海需要有想象力的商业主体
张钰芸
  尽管“关店潮”多在国内二三线城市出现,尚未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蔓延,但面对实体商业的“寒冬”,旨在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消费城市的上海,也面临重重压力。上海市商务委商贸行业管理处处长陈伟权提出,上海需要聚集一批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商业主体,来共同建设国际消费城市。

  “K11的莫奈展、达利展,大悦城二期的摩天轮和搬到顶楼的特色商业街,美罗城引进了赖声川的‘上剧场’,百胜优客转型城市奥特莱斯,大丸百货引入奥特曼展览……这些都是上海的商场在进行有益的尝试和创新。”陈伟权表示,随着消费升级,市民的消费需求出现差异化、个性化,同时更注重体验、互动和服务,如果不能满足这些需求,即使地处黄金地段,也依旧会门可罗雀。而商业模式、特色活动、商品品类的更新,必须保证高频次。

  陈伟权认为,上海必须集聚一批具有想象力的商业主体,拥有持续创新的理念和能力。“海商精神”不仅是要把全世界最新最好、最具有市场影响力的业态、品牌和商品吸引到上海来,更要开动脑筋,创新融合,研发出适合我国市场消费需求的新业态、新品牌、新商品。

  “十三五”期间,建设国际消费者城市是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六项任务”之一,上海市商务委主任尚玉英曾表示,在着力建设国际消费城市方面,上海将提高商品丰富度和品牌集聚度,着力集聚国际知名消费品牌,大力培育上海品牌和特色商品,实现在上海“买全国”和“买全球”;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商街商圈和品牌活动,推动本市商圈转型升级,继续引进和培育世界顶级赛事和国际文化活动,增强对境内外消费者的吸引力,扩大综合消费规模;发展精细化、高品质的生活性服务业,通过创造新供给、释放新需求,提高城市生活的舒适度、便捷度,打造国际宜居城市。

  以迪士尼为核心的“国际旅游度假区商业中心”,以及大虹桥核心区的“虹桥商务区商业中心”,是《上海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2014—2020)》中新增的2个市级商圈,预计将为上海商业带来大批旅游和商务消费。“每年有800万境外游客来到上海,国内的商务客流则达到2亿人次,我们希望通过优质的商品和服务,留住他们的消费力。”陈伟权透露,今年2月, 本市推出的“魔都消费卡”即以游客为目标人群,结合展会进行推广,目前注册人数已经过万。“魔都消费卡主要给消费者提供上海的吃喝玩乐、文化演出等信息,解决消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同时提供更多优惠。比方说在陆家嘴的迪士尼旗舰店,你只要亮出这张卡就能全单打九折。”

  本报记者 张钰芸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民生调查
   第A07版:民生调查
   第A08版:阳光天地
   第A09版:阳光天地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话题
   第A14版:动态/文体汇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专版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广告
实体商业陷入“关店潮”“寒冬”之际如何逆袭?
实体商业转型进行时
上海需要有想象力的商业主体
实体商业的“供给侧结构改革”
电商崛起时,实体行业还没准备好
新民晚报民生调查A07上海需要有想象力的商业主体 2016-05-15 2 2016年05月1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