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断更新商品
哥伦布商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顾问顾廷才认为,实体商业要从商品种类、质量、价格,以及商场的商品组合和环境入手,提供适销对路的商品。“商品要对路,通过不断分析经营大数据,研究消费者的生活新变化、消费新爱好,不断研发新业态、新品牌、新商品,淘汰过时的、消费者不喜欢的、销售业绩极差的品牌和商品。”
● 改善购物环境
商场过去所信奉的成功秘诀“地段、地段、地段”,现在也变成了“商品、服务、体验”。“好的地段仅为实体店提供了到你门口的人流,他是否流到你的里面,流进了是否买单,那就要看商场室内外环境是否有吸引力,商场布局和商品展示是否能激发购买欲。”
● 挤出价格水分
上海商学院教授周勇表示,实体零售业成本攀高是一个普遍现象,“关店辞人”是一种解决办法,但更重要的是从营运角度寻求解决之道。“例如零供关系能否从‘分利’转变为‘创利’,新商品如何更快被引进,滞销商品如何更快被清理,如何把实体店也作为一个宣传的平台与引流的入口,进而实施全渠道经营。还有如何通过会员管理与数据整合,使优质会员得到更多关怀和实惠。值得改进、细化、挖掘的领域还有很多,归根到底是要培育自身的力量。”
● 融合社区商业
上海纽约大学杰出全球商学讲席教授、商学部主任陈宇新则建议,在南京路、徐家汇、淮海路等老牌传统商业街区遭遇挑战之际,社区商业应与街区商业融合。“街区商业不是各大品牌旗舰店的展示,而是应该更注重小众独立品牌和创意品牌,以迎合消费者个性化的趋势。”
本报记者 张钰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