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5月19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五湖四海共一杯
张林岚
  张林岚

  夜光杯何以能在“五湖四海”拥有许多作者编者和读者朋友,经历数十年的风雨而夜光常满,永远不散呢?它有个好班底。

  抗战时期重庆有个文艺界人士的“二流堂”,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运动中,尤其是十年浩劫中曾被多次清查,牵连的人着实不少。实际上,二流堂倒是一流的文化人,是左翼作家艺术家为主的一个集体或可以名为“聚合”。这个名堂是因郭沫若的玩笑而生的——当时解放区把好吃懒做不务正业的人称为“二流子”,郭沫若偶然到这些朋友住处去玩(这是唐瑜免费供朋友吃住的临时性宿舍、小公寓),众人自由来去,自由自在。失业时、没有戏演时、闲暇时也的确有点像二流子。又像是伊甸园,戏称“二流堂”虽是开玩笑,但若当它是反动组织,就更是笑话了。

  后来的夜光杯班底中多数人出于当年的“二流堂”。他们是抗战时期国共合作时军委会政治部三厅的那个文艺队伍中人,是流亡内地的文艺界进步人士、共产党人与党的朋友。重庆与成都新民报的“三神童”吴祖光、丁聪和黄苗子,以及他们的领导者夏衍、“四条汉子”中除周扬先后在延安、北京工作,田汉、阳翰笙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就已因徐悲鸿之介在新民报主编副刊。

  夜光杯副刊一直坚持面广多样。小树繁花的编辑方针,却也不是宽大无边,它有个边是知识性。文史知识是主要内容,也有其他知识。创刊以来文史一类的小专栏如瞿蜕园、金性尧、潘际炯、黄苗子、郑逸梅、枕书、向平……博士通今,都很叫座。特别是张慧剑以豪雨、石珍等笔名撰写的每篇五千字至万余字的清末民初掌故的连载,都很受读者欢迎,其中有的已收入他的《辰子说林》,有的还没有单行本出版,珠遗海底,十分可惜。

  “大跃进”运动之后,副刊编者为扩大作者队伍,增加题材范围,于1962年间开辟了一个工(公)余之暇文化娱乐生活题材的新栏目叫《工余拾趣》,请党政干部、先进人物和文化名人“跨界”撰述,离开自己本身的岗位写点闲适的生活,前后大约组织了三篇稿子,但后来大约我们人人紧张已成习惯,实在闲适不起来,公务员无法偷闲,一般老百姓忙于生活,没有闲适的条件,约稿困难,只得收场。

  夜光杯的作者中还有一些人是按当时政策应予照顾的困难户,名字不便公开,只能用个化名,例如周作人、陶侃德等等,有过不少忆往怀旧之作,有不少是较珍贵的历史材料,也有不少具有情致的散文,后来被上海人很爱重以至至今还在追捧的女作家张爱玲,离沪之前的最后一部小说《十八春》,原来发表在《亦报》上,1952年冬《亦报》并入《新民晚报》,《十八春》的尾部也跟入晚报的副刊,成了女作家的临去秋波。

  十日谈

  “夜光杯”絮语

  桅灯下的留守者,低调却做了很多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民生速递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互动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财经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2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新民健康/热点
   第A26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7版:市场之窗/资讯·广告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电力专版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4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B05版:新民楼市
   第B0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07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08版:好吃周刊
   第B09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0版:美食大观·广告/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美食专列·广告
   第B12版:美食地图·广告/好吃周刊
文化杂咏·蚍蜉
酒鬼
泰戈尔唯一的中国学生
文字发展太快
最初的得意洋洋有多重要
五湖四海共一杯
新民晚报夜光杯A28五湖四海共一杯 2016-05-19 2 2016年05月1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