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7月17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他们那“作”的心思
郭华悦
  文 / 郭华悦

  前阵子,一群老朋友聚会。老李一坐下,就开始抱怨起老伴的“作”。这年头,“作男”或“作女”,倒也常从年轻人的口中听到。可这“作”字,第一次用来形容一个相伴了大半个世纪的老人家,难免令人觉得啼笑皆非。房子就巴掌大的地方,在桌上看不到老花镜,四下翻翻找找也就是了。可老李的老伴,非得打电话,让他回来,把眼镜找出来。有时,为了这点破事儿,能连着打几十个电话,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直至最后,老李缴械投降,对方才心满意足。众人听了,都纷纷抱不平,有人问老李,你平常是不是太忽略她了?

  老李如机关枪般的嘴,一下子停住了。众人也陷入了沉思中。确实,男人也好,女人也罢,喜欢“作”的,多半只是想引起对方的注意。年轻人的“作”,可能是因为“公主病”或“王子病”。可对于老人们来说,辛劳了大半辈子,要说还能有什么“公主病”或“王子病”,那确实不太可能。说到底,多数情况下,“作”不过是一种手段,一种向对方讨要爱和关注的方式。

  人在年轻的时候,有工作的寄托,有家庭的重担,很少会有被冷落的感觉,也没什么多余的精力去“作”。可一旦步入了晚年,一是退休了,没有了工作;二来,儿女们都大了,各有各的朋友和生活,和父母的相处也少了。一个人,在步入晚年后,本来心中就对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充满了惶恐和不安定。在这种时候,又发觉身边的人都渐行渐远,心中不禁忐忑不安。此时,对很多老人来说,下意识地就会采取“作”的方式。在他们看来,唯有这样,才能让身边的人重新把目光聚集在自己身上。也唯有这样,才能稍梢宽慰心灵的空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2016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跨界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目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父亲唯一能做的家务
无可言喻的快乐
他们那“作”的心思
小美人鱼的念想(水彩)
绿色的空中小院
二维码
新民晚报晚晴风景/金色池塘C02他们那“作”的心思 2016-07-17 2 2016年07月1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