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在静安区场中路上的一套六复七的房子里,房子的亮点之处在于七楼有五十多平方米的大露台。我没有像有的人家那样将大露台违规搭建改作他用,而是用来养花、种菜、栽果树,使得一年四季小院都郁郁葱葱:冬春季以种植青菜、生菜、菠菜等绿叶菜为主,夏秋季则上有丝瓜、冬瓜、扁豆等藤科类瓜菜,下有黄瓜、西红柿、茄子、辣椒等较矮株菜蔬,形成布局合理、错落有致的立体种植,不但每天能吃到自产的新鲜蔬菜,还能为下层房屋保温、节约能源,而更有意义的是为在城市成长的小孙女提供了亲近自然、观察植物的生活环境。在这寸土寸金的上海城区,能有这么一块可以抬头看天、低头有绿的小天地,非常难得,我把它誉为“空中小院”。
在空中小院种植,也会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是土质。上海本地的土质,颗粒细、黏性大,透气性不足。为了改良土壤结构,我把现有泥土掺入三分之一的黄沙,增强土质的松软度和渗水性,使它适合种一些果实类和北方蔬菜。土质好了会有效提高菜的品质。去年我种的一颗冬瓜,结了3个果实,大的27斤,小的也有23斤。韭菜也长得又快又好,像现在的季节,甚至是“供大于求”。其次是防冻保温。上海冬天寒冷潮湿,为了保温,我就模仿北方的大棚,也撑起塑料棚,经过多次实践,现在在寒冬季也能吃到新鲜叶菜,特别是像小青菜之类的,可以随采随吃,味道还很不错。第三个问题,就是浇水施肥。上海水资源很宝贵,每到下雨时,我把家中的盆盆罐罐都用来接雨水,洗菜水当然也不能浪费,一起积攒起来浇菜用,这样一年下来,基本不用使用自来水;而肥料,则来自自家厨房的废料和豆浆店里的豆渣,实现了餐厨废物的充分利用,真正的环保节约。
也许是大城市绿色难得,我的小院也成了小动物的乐园。每天天一亮,小麻雀们就结伴来到我的小院,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有时还有难见的白头翁。为留住它们,我经常在地上撒上大米、馒头屑等食物供它们享用,还专门安置一个装有清水的小箱子,让它们洗澡嬉戏。当然,这里也少不了勤劳的蜜蜂。从五月份黄瓜开花,到十月底左右丝瓜花的结束,蜜蜂一直在授粉、采蜜,给小院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我还“以菜会友”,结识小区里的一些喜欢种植的菜友,相互交流经验,并主动为他们提供一些自己培育的菜苗,有时还把瓜菜送给邻居和朋友尝鲜,密切了邻里关系。有的时候邀请邻居过来,一起坐在绿荫下的石凳上喝喝茶、聊聊天、听听音乐,也别有一番情趣。而对我的小孙女来说,每到草莓成熟时,也是她最开心的时刻——每天从学校回家后,先到她的草莓地里“扫荡”一遍,有时还把小伙伴邀来一块品尝,得意洋洋的样子实在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