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题目,我不禁扪心自问:你幸福吗?
其实幸福既抽象又现实。正如一位哲人说的那样,幸福无处可寻却又无处不在,生活的每个细节都蕴藏着幸福的基因。但在当下物欲横流心情浮躁竞争残酷的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对幸福这个词的理解、追求又各有千秋、不尽相同。在建筑工地上做工的农民工,他们对幸福的追求很实在,大热天,低矮逼仄闷热的简易工棚里,能安装个空调,晚上美美地睡上一觉;留守儿童眼里的幸福,是能一挣开眼睛就能瞧见可爱的父母;小白领们的幸福,则是渴望房价能像萎靡的股市一路走低,好让“天下寒士俱欢颜”……
幸福,真的就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话题,里边包含太多人的渴望与梦想。
前几天,和远在异国留学的女儿微信聊天。当我和她探讨幸福这个话题时,女儿沉默了一会儿对我说:爸爸,有时我觉得自己并不幸福……我有点愕然,想当初,女儿高考进了一所还算可以的二本院校读书时,她读了一个学期,学习的激情就淡薄了,有一天她跟我说,国内大学严进宽出,学习氛围并不浓郁,感觉有点虚度,很不幸福,因此想去国外求学……我们支持了女儿的想法。那段时间,为留学计,女儿攻读雅思非常辛苦。我们很心疼,问她苦不苦,她呵呵笑道,这样的节奏我觉得很充实……这是女儿把挑灯夜读当作了幸福,因此活得很精彩。去美留学后,紧张的学习压力让她每天都要到凌晨两三点方才睡觉,我们很心疼,问她,苦不苦?女儿答道,忙碌着并快乐着,真的很幸福!
如今,女儿竟说有点不幸福,让我始料不及。我问女儿:为何又觉得自己不幸福了?女儿说道,幸福其实是一个相对的词,起点也不一样。我现在想想,为何我有些许不幸福感,因为你们岁数都大了,但我却不在你们身边尽一个女儿的义务,还让你们每天为我牵肠挂肚……
女儿的心里话,让我的眼眶有点湿润,我发现通过历练和磨难的女儿竟变得成熟和善解人意了,这也许是我们心中最大的幸福!
最近和朋友闲聊,一个电话亭里的“书房”的故事让我唏嘘不已、感慨万千——
故事说的是,在浙江嘉兴市中山东路嘉兴中医院的西边有一个废弃的电话亭,在这个十分逼仄的空间里,有一个来自四川的12岁小女孩五年里一直将这个电话亭当作自己的“书房”,一把破旧的小椅子当书桌,捡来的沙发坐垫当凳子,每天放学借着昏暗的路灯看书做作业,等待做环卫工人的父母晚上十点下班一起回家。有人问小女孩,你为什么不自己早点回到租借的屋子去。小女孩腼腆地说道,能陪着起早摸黑的爸爸妈妈一起回家,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小女孩的一番朴素的表白催落了无数人的眼泪,也把幸福这个词演绎得淋漓尽致、五彩斑斓。说白了,并不是你拥有万贯家财、衣食无忧就叫幸福,幸福的内涵其实很宽泛,它并没有确切的定义,它并不关注结果,只在乎其中的过程。幸福植根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幸福来源于心有灵犀的每一次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