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为谁红》是反映军队医疗战线白衣天使精神风貌的小说,讲述了后勤战线专家、教授为医学使命不断进取,努力拼搏的故事。小说中人物虚构,事迹来自一线采访,有军人,有病人。
1.一切都是新奇的
天山脚下。军营远离繁华,四周山林高阔顶天,充满远古般神奇。这块土地人称“生命禁区”,极严重的高寒缺氧把所有生命疑难都交给了活着的人们。女军人凌诗然向部队首长敬一个庄严的军礼,转身带着自己的医疗队赶回驻地医院。她身为医院副院长,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带上三个群众一起下山。此行医疗队巡诊,查出不少身体有点小问题的地方群众。凌诗然答应部队首长一定把群众安全送到医院治疗。一辆军用面包车在干枯了的沟底旁急速行驶,前方是柏油路,路面上飞旋着阵阵黄沙,道路凹凸不平伸向远处。
车子四周浩若群沙飞舞,空中风啸独鸣;远处是千年形成的酷似千岁驼队相连的土林,巍峨参天,有的形如高大瀑布尊尊相连伸入云天,有的似人非人面容百态,有的似鱼龙蜿蜒,鲛帕鸾绦一般,这景象让长年生活在这里的人习以为常。可以尽情想象那奇形怪状的山峦似姹紫嫣红的玫瑰、似鹅黄摇晃的芙蓉、似蝶舞蜂喧的花海;似佛语缭绕的殿堂、似鼓乐雷鸣的乐场、似铿锵悦耳的竖琴、似清脆润心的音符,使人恍若置身海市蜃楼。景色不差呀。
诗然第一次巡诊路过这里,远朓一望无涯的远方,她猛然意识到,自己离父亲很远,离母亲很远,离战友很远,只有孤心前行。第一次的远行,或许对于一个从军校刚毕业的女孩来说,一切都是新奇的,充满悲壮甚至非常残酷。
……哗啦啦一声,汽车的玻璃窗撞在凸起物上,粉碎成碎屑像弹片一样强有力地散开。车厢里有几摊黯淡凌乱的血迹,似母亲鼻空喷溅出来。当时她只有10岁。那个打倒臭老九的时代,谁也不敢做如此高难度手术。年轻时的父亲亲自为两个伤者动刀,但其中一例手术失败。失败的一例即是她母亲的手术。
诗然的母亲瘫痪两年后自杀,留下遗言不跟丈夫合葬,怨恨他未能救好她。诗然从小心里留下失去母亲的阴影。她长大后选择了医学专业,知道当年母亲和另一个伤者都是内脏多处出血。手术先给谁做,对父亲来说有点进退两难。看到病人家属伤心彻骨,父亲先救了失血最重的病人,这个病人是地方群众,他几乎奄奄一息,这个选择,如同假如你的母亲跟爱子同时掉在河里,你先救谁一样。父亲救活了普通群众,并且使他健康地站了起来,而自己的妻子却瘫痪了。幼时的诗然心情很悲痛,感到自己像汹涌波涛中的一片枯叶,孤独,无助。
好容易长大,悲伤却没有结束,自她学了医,知道母亲的离去与父亲有关,父亲完全可以先救母亲的,他却没有。作为医生,父亲应该知道车祸后神经的存活时间不能超过6小时,而父亲在母亲车祸后7小时才手术。父亲曾说,女儿,那个病人在手术中出现了没有考虑到的大出血情况,不能耽搁一分钟,手术进行了7小时。7小时后给你妈妈做,她的神经……“我不听,我不听!”
诗然怨恨父亲,蛰伏已久的伤痛又蠢蠢欲动。一种声音埋在心底,父亲我恨您!大学毕业,她裹一个简单行囊来到边疆。初来这里时,悲痛占据了她所有心情,回忆与逃避萦绕在心头;思念家人与痛恨家人成为心结。想起父亲,恨他也爱他;爱他也恨他,很矛盾,很折磨人。如今身为副院长的凌诗然,仿佛回忆痛苦已不是她思绪的一部分,雪山早已馈赠了她刚强。向军旗庄严敬礼是她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诗然渐渐地爱上了雪山,朝旭未露,山体弥漫的云气如玉蟒游动,充满神奇悲壮。她去过边防线,去过巴里坤草原,去过帕米尔高原、阿里高原,去过喀喇昆仑山和南天山。群山,巍峨壮阔、魂凝气聚。她在这里背过死人,与狼群对峙八小时,她喝过狼血,在零下40°C的雪地里,她救活了无数濒临死亡的战士……
她一干就是16年,边疆群众十分拥戴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