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2月1日晨,湘江之战进入关键阶段,红军十二个师中只有四个师和军委纵队渡过了湘江,其余八个师还在湘江东岸,面临被围歼的危险。
凌晨三时半,一封中央局、军委、总政的指令在瑟瑟寒风中传到了一、三军团指挥员手中,指令说:“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战败者,胜负关全局,人人要有奋起作战的最高勇气。不顾一切牺牲……向着火线上去。”
1994年12月24日的广州,罗元发将军,怀着悲痛的心情向笔者回忆了那场著名的湘江之战。八万六千之众的中央红军队伍,在蒋介石约四十万兵力的围攻下,英勇奋战,牺牲惨烈,红军最后锐减为三万余人。他说:“那一仗打得苦呀,血流成河啊……”
下面是二十二年前,罗元发将军接受笔者采访的访谈记录:
李天佑师长命令十四团和我十五团,承担掩护中央纵队安全渡江的任务。这时传来了军团首长的电报:不惜一切代价,全力坚持三至四天。
第一天战斗,我们打垮了敌人多次进攻,阵前留下遍地尸体,我团也伤亡130余人。部队坚持到晚上,边吃饭边加强工事,准备第二天的战斗。
次日,部队伤亡越来越大。这时李天佑师长打来电话说:“一定要坚守阵地,掩护中央纵队和红军主力安全渡江。”
这时候,我们团三个营长已有两个牺牲,全团伤亡达到两百余人。我和团长都负了伤,团长伤很重,已不能动弹。我头部负伤,疼痛难忍,但还能坚持指挥作战。
战斗进行到第三天,部队伤亡更大了。就在这一天战斗中,师参谋长胡震也光荣牺牲了。全团干部战士伤亡过半,约七百余人。但我们仍坚守着阵地。
那时呀,真是打得没办法啦!营长负伤了,连长主动代理,连长伤亡,排长挺而代理,阵地一直坚如磐石,屹立在敌人面前。
红五师在新圩以两个团阻击敌人三个师,坚决执行中革军委“不惜一切代价,全力坚持三天四夜”的命令,与敌人拼搏,与阵地共存亡。红五师伤亡两千多人,师参谋长胡震牺牲,红十四团除政委谢振华外,其余团的干部都英勇牺牲。
罗元发回忆说,1934年12月1日下午四时,师部传达军团部命令:阻击任务完成,把防务移交其他兄弟部队。我们把伤员安排好,才迅速过江,追赶主力部队。
湘江之战,打了一个星期。根据多数人的记述,这是一场灾难。在长征的头十个星期中,如果说红军损失了四五万人(这是种种估计数字的平均值),那么战斗伤亡至少有一万五千人,其中大多数是在湘江伤亡的。肖锋在日记中提到湘江一仗一师三团损失过半时说:“炊事员挑着饭担子看到香喷喷的米饭没有人吃,边走边哭。”
血战湘江,使中央红军中许多优秀指挥员出师未捷身先死,留下了千古遗憾。
罗元发屈指数来:红四师十团团长沈述清、红四师参谋长杜中美、红二师五团政委易荡平、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计有十余名师、团干部倒在了湘江两岸,献出了他们年轻的生命。
罗元发说:“记得当时彭德怀连发数封电报:不惜一切代价,掩护中央纵队安全过江。”罗元发言此既沉痛又豪迈,他说:
“那时打仗,我们干部都是带头向前冲的啊!因此干部牺牲的也特别多。共产党的崇高威望就是这么来的。命令中的那句话,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战败者,我一辈子都记得。红军的干部确实不是那么好当的。”
十日谈
长征的细节
明刊《大渡河勇士不止十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