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一场严厉的交通大整治让申城事故数量和死伤人数同比大幅下降——~~~
一场严厉的交通大整治让申城事故数量和死伤人数同比大幅下降——~~~
一场严厉的交通大整治让申城事故数量和死伤人数同比大幅下降——~~~
一场严厉的交通大整治让申城事故数量和死伤人数同比大幅下降——~~~
一场严厉的交通大整治让申城事故数量和死伤人数同比大幅下降——~~~
一场严厉的交通大整治让申城事故数量和死伤人数同比大幅下降——~~~
     
2017年04月19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场严厉的交通大整治让申城事故数量和死伤人数同比大幅下降——
整治一年 上海告别“十大堵城”
潘高峰
  昨天下午5时,正值晚高峰,市民吴迪经过延平路上的一段人行横道。没有红绿灯,没有交警,但一辆驶过的车缓缓停下,等她走过。

  小小细节,让人温暖,也让人感到变化:上海交通大整治一年,交通出行仍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很多改变已在你我身边发生。这也是多数人的感受。统计表明,96.7%的受访市民对大整治表示支持,88.7%的受访者认为目前交通违法行为比大整治前减少。

  秩序也带来了红利:一年来,上海交通事故数、死伤人数均同比大幅下降;市区高架路、核心商圈拥堵时间平均每天减少1小时以上,高峰时段公交专用道普遍提速1倍以上;今年1月10日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中,2016年度十大堵城,上海滑出TOP10。

  路口的大变化

  昨天早高峰,延安东路河南路口:红灯前,没有行人越“雷池”;遇拥堵,机动车不再“拖尾巴”,也几乎听不到让人心烦的喇叭声。

  这是大整治后见效最快的一个路口:从整治前交通参与者九成违法到整治后九成守法,只用了不到2个月。执勤交警竺志平告诉记者,整治之初每天要开100多张罚单,但日复一日的坚持换来了改变,守法者从少数变成大多数,法律权威竖立了起来。

  不少一线交警都有同感。同样是早高峰,吴淞路、武进路路口,虹口交警支队一大队大队长陈峥拦下一辆违法变道的车辆,还没开口,驾驶员主动认错:“上班迟了,急了点。我认罚!”

  这令陈峥十分感慨:去年大整治开始第二天,就在同一个路口,他被一辆违法小客车司机恶意撞倒受伤。时隔一年,脸上的疤痕还在,但执法环境、守法风气都有了巨变。“如今守法是大众,违法是小众。”

  变化背后,是城市法治素养的提升,也是大整治能够取得成效的关键。从简单地维护交通秩序,到全覆盖零容忍地治理各类交通违法,推动上海交通大整治不断向前的,是依法治理的理念之变。而今年3月25日正式实施的《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更是为上海继续依法从严治理交通提供了法治保障。

  管理的精细化

  静安寺是上海“市中心的市中心”,交通流量极大,又碰上轨交14号线静安寺站施工,占去三条机动车道,而且一占将是5年。

  “螺蛳壳里做道场”需要精细化管理。经严格测算,路口左侧的人行道和绿化带被开辟出来,保证了双向6车道通行。车的问题解决了,行人怎么办?交警打起了工地边商业设施的主意,经与业主协商,见缝插针,硬是挤出了一条4米宽的人行廊道。

  绣花般的管理,更需要科技支撑。以停车为例,都说上海乱停车严重,但包括交警在内,以前很少能有人准确地说出违停严重的地点和路段。如今在大数据的支撑下,全市3240处违法停车问题突出地点、1875处拥堵路段无处遁形。经治理,其中近80%已有改观。

  科技也让警不在法在成为可能。据统计,目前上海投入使用的电子警察超过8000套,其数量和“新技能”仍在不断增加。未来,上海将至少安装1.8万套电子警察,形成覆盖全市的非现场执法网络。

  社会的总动员

  现代城市,每个人都是交通参与者——调动多个政府部门、每个市民群众的力量,是上海交通大整治探索的新路径。

  过去交警执法,常会遇到“理直气壮”的违法者,究其根本还是违法的成本太低。新修订实施的《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明确:因交通违法被暂扣驾驶证、由他人代替计分等四大类行为,相关信息将被纳入上海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目前,上海公安部门和经信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正在积极研究道路交通违法关联个人征信、关联居住证积分的相关政策。这样的综合施策,将更具威慑力。

  快递、外卖和共享单车,一度是交通违法的“重灾区”。警方通过与企业建立沟通反馈机制,一旦查获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将反馈企业,企业也承诺将其作为考核、录用员工的指标。交警部门还会同交通、旅游、绿化市容等部门,上门约谈摩拜单车等企业,督促加强内部管理,通过重点行业自律,对交通管理形成叠加效应。

  交通大整治可持续,也要让市民有“获得感”。据统计,交通大整治一年来,上海排摸改造拥堵结点87处,优化调整交通信号配比1247处,对全市交通标志标线进行了更新完善,并组织学校、医院和其他公共服务机构,向社会共享内部停车泊位3.2万余个。

  首席记者 潘高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评论/随笔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13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14版:财经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21版:新民健康
   第A22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4版:夜光杯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阅读/连载
   第A27版:新民教育
   第A28版:中职风采/新民教育
   第A29版:新民教育/中职风采
   第A30版:中职风采/新民教育
   第A31版:新民教育/中职风采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2017上海国际车展特刊(上)
   第B02版:2017上海国际车展特刊(上)
   第B03版:2017上海国际车展特刊(上)
   第B04版:2017上海国际车展特刊(上)
   第B05版:2017上海国际车展特刊(上)
   第B06版:2017上海国际车展特刊(上)
   第B07版:2017上海国际车展特刊(上)
   第B08版:2017上海国际车展特刊(上)
   第B09版:2017上海国际车展特刊(上)
   第B10版:2017上海国际车展特刊(上)
   第B11版:2017上海国际车展特刊(上)
   第B12版:2017上海国际车展特刊(上)
整治一年 上海告别“十大堵城”
生态步道 赏心悦目
沪全面实现公立医院药品零加成
澳中置业投资说明会
墨尔本现洼地,尚品阁引置业热
广告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9整治一年 上海告别“十大堵城” 2017-04-19 2 2017年04月1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