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男娃,为人父母总担心男子汉教育的缺失。如何像男人一样撑起自己的未来,并不是很多男性的强项。
近忧远虑,是超越国度的。在英文绘本中,父亲不是在带着儿子冒险,就是展示体力和坚韧的独立。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这些男子汉的言论对男孩同样有害。
《儿科学》在2014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母亲和女婴的语言互动频率高于和男婴的互动。埃默里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今年的一项研究中发现的结果包括——父亲给女儿唱歌时,朝她们微笑的时候更多,表现出的悲伤也更多。而父母让女儿在下次做同一件事情时要更加小心的可能性,是对儿子这么说的四倍。特朗尼克过去30年一直在研究母婴之间的互动。他和他在哈佛医学院新生儿部门的同事发现,男孩的情绪反应最终“受到限制”,“早在语言发挥作用之前,‘拿出男人样’的教育就开始了。”在大学校园里,一些人文学科被男生认为“太过女性化”。他们最害怕的是文学虚构,尤其是诗歌。它们是表露情感,暴露所谓女性软弱的语言。
因为“男子汉”的教育,我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限制男孩的情感表达。我们告诉自己,我们是在帮儿子们备战,在野蛮无情的世界与经济之中竞争。我们的生存环境,是乌托邦的反面。越早让儿子们做准备,将来他们就会过得越好。但一个沉默寡言,符合公众认知标准的男子汉,却有着自己的健康隐患。研究表明,抑制情绪的人适应能力和情绪健康都比较差。关于抑郁症的调查显示,男性患者的比率高于女性。
平衡,几乎是所有问题的解决方案。欲求太多,用海阔天空去平衡。戾气太甚,用心平气和去平衡。至于身体的抱恙,多半也是体内系统平衡失调导致的。太过偏向一方,身或心,难免出错。培养小小男子汉,有肩膀,有担当。同时,也不妨加上一点情感调节,以一点点“柔”性,成就更阳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