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6月2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由谭
读懂中国的意义
秦淮川
  秦淮川

  今年高考渐行渐远,民间热议却未尘埃落定,特别是高考作文题所引发的全民大讨论,至今余音袅袅。

  总体看,今年的高考作文出题,远离奇葩思维,让学生有话说,以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水平为主。但是,也有人提出异议,比如针对【全国卷一】的作文题。题目是这样的: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等。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这样的题目对城市孩子毫无挑战,农村考生呢?他们未必足够了解共享单车、移动支付和高铁。坐过高铁的农村考生未必很多,骑过共享单车的恐怕更少——除了几个一线城市和一些二线城市,共享单车并未涉足全国大多数地方。至于移动支付,虽然越来越向县城布局,但农村考生是否大都有过体验尚是未知数。

  如果农村考生对其只是停留于概念,而没有真正体验,就难以发现其中的妙处,自然也无法更生动和准确地向外国青年介绍它们,更不要说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了。由于条件所限缺乏足够了解,纯属无奈,但直接导致的结果可能是,因为不够了解共享单车、移动支付和高铁,在“推销”它们时,效果难免大打折扣。

  也许正因为如此,不少网友对此愤愤不平。有人说:“对于家乡那种连智能手机都没有、高铁都没见过,不知共享单车为何物的学生来说,这种题目真的公平吗?”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出题人该如何关照数以百万计的农村考生?拘囿于客观条件,农村考生不可能像大城市里的孩子那样见多识广,也不可能像城里孩子那样率先享受到最时尚的技术、最新潮的产品。

  多年以来,坊间就一直质疑不少语文题目让农村孩子抓瞎,对他们不够公平。也许这与命题人多是大城市的专家有关,当然,农村考生即便不知道共享单车、移动支付和高铁等,在这些词汇中还可以选择“一带一路”“大熊猫”“中华美食”“长城”这几个,但不能让农村考生与大城市考生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不能规避农村孩子的盲点,客观上就会对农村考生造成伤害。因此,出题的专家们也要读懂中国,才能深情地爱着脚下这每一寸土地。

  农村孩子存在盲点,与中国发展不平衡有关。一些大城市发展水平足以与发达国家媲美,而老少边穷地区,正在为脱贫而奔波,当不少大城市的孩子被现代文明尽情沐浴着的时候,一些农民贫困孩子却在为生存发愁。视野中的反差、心理上的落差,是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尽快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村孩子像城市孩子那样具有开阔视野,这是艰难而又不能不解决的时代难题。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10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阅读/连载
   第A23版:汽车周刊
   第A24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A25版:新民教育
   第A26版:装备中心/新民教育
   第A27版:装备中心/新民教育
   第A28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A29版:新民健康
   第A30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31版:新民健康/养生
   第A32版:蓝天下的至爱
民航立法管住“无法无天”
电梯里埋下的种子
男子汉
不当摆拍的孔雀
提“头”来见
读懂中国的意义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读懂中国的意义 2017-06-21 2 2017年06月2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