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军界瞭望·战例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4月26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客机里的轰炸机:图-104喷气机诞生记
安然
在图-16轰炸机基础上研制的图-104大型喷气式客机
  4月2日,俄罗斯一架ATR-72支线客机在西伯利亚坠毁,造成大量人员死亡,这已是俄民航系统在最近几个月发生的第三起空难。国产飞机老旧断档,进口飞机难以适应极寒天气,飞行员青黄不接让俄民用航空事业“很不给力”。更让俄罗斯人感到郁闷的是,换作50多年前的苏联,喷气式大型客机是“东风压倒西风”的成就,今天的窘境实在令俄罗斯人“愧对祖先”。

  斯大林生气的代价

  二战一结束,反法西斯同盟就分裂了。在冷战气氛中,东西方展开一系列科技竞赛,反映在航空业身上,就是“造出的飞机一定要大”。

  1949年,飞机设计师伊留申提出制造伊尔-18大型客机的方案,它采用4台涡桨发动机,能从莫斯科直飞符拉迪沃斯托克。然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造什么东西都得领袖批准,更倒霉的是,伊留申的方案送审时,正赶上斯大林心情不好,秘书听到领袖不耐烦地嘟囔着:“摆什么谱啊,又不是什么大人物,大家坐双发动机飞机就足够了。”从此,再没人提出造四发动机大客机。

  解决“体面问题”

  1953年,赫鲁晓夫接过苏联最高权力,这位新领袖最爱同西方搞“火箭竞赛”,而领导人专机也是竞赛的一部分。1955年7月,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代表团飞赴瑞士日内瓦,同美英法领导人会谈。赫鲁晓夫一抵达日内瓦,有伤其自尊心的事就开始了,与西方首脑所乘坐的宽体四发动机大飞机相比,只有两台发动机的伊尔-14太简陋了。

  会议期间,英国首相艾德礼邀请苏联领导人在方便时候访问伦敦,赫鲁晓夫对此表示感谢。不过,他决定将行程延后,争取时间解决“体面走出去”的问题。

  1955年10月,苏联部长会议召开专门研讨会,就造大飞机问题展开研究,图波列夫、安东诺夫、米高扬、伊留申等著名飞机设计师受邀参会。赫鲁晓夫首先提出一个疑问:“小飞机据说比较省油,可是很会算计的资本家们却在制造四发动机的庞然大物?难道他们会干赔本买卖吗?”明白领袖心思的设计师们很快附和说,伊尔-14可搭载20名乘客,摊在每名乘客身上的运输成本确实大大高于四发动机的远程宽体客机,完全有必要迎头赶上。

  姜还是老的辣

  统一了“大飞机造不造”的思想后,就要解决“谁来造”的问题。伊留申提出一个最短时间内造出四发动机客机的方案,该方案沿用大量曾被斯大林否决的伊尔-18的部件。

  而运输机设计大师安东诺夫也不甘落后,他抓住赫鲁晓夫爱省钱的心理,提出将已量产的安-8军用运输机改装成客机。赫鲁晓夫问了一句:“安-8有几台发动机?”“两台。”赫鲁晓夫的思绪又被拉回到那架寒酸的伊尔-14上,“亲爱的奥列格·康斯坦丁诺维奇,双发动机飞机能否保证长途飞行的安全呢?在一台发动机出故障时能否着陆呢?当然这不该由我来出主意,不过稳妥起见,还是搞四发动机飞机吧。”

  在讨论过伊留申和安东诺夫的方案后,图波列夫上场了,他提出在图-16轰炸机基础上制造大型客机,而且还是喷气式,比西方大客机高一个档次。图波列夫略带狡黠地看了赫鲁晓夫一眼,继续说道:“当然发动机只有两台,不过我们可以使发动机尽量贴近机身。这样即使只用一台发动机,也能安全降落。”

  这个想法显然打动了赫鲁晓夫,但他对经济性表示怀疑,因为喷气发动机可是“油老虎”。“但是它速度快,载客量也大,每名乘客每公里油耗并不多。如果我们抓住机会,就有可能比西方国家更早造出先进的喷气客机。”图波列夫争辩道。最后,图波列夫的方案被采纳了。

  就这样决定了!

  1956年初,崭新的图-104喷气飞机顺利完成试飞,赫鲁晓夫迫不及待地要让西方国家大吃一惊。在随后的政治局会议上,赫鲁晓夫高调宣布他将在4月乘图-104喷气机去英国访问。不过,这一决定遭到与会大多数人的反对,内政部长谢罗夫劝道:“那只是一架没有投入商业飞行的验证机。”

  在众人的劝说下,赫鲁晓夫犹豫起来,他决定找图波列夫商量。一天晚上,他把图波列夫请到自己的别墅里,希望在非官方的气氛里谈谈。两人在屋外铺满白雪的小径上散步,赫鲁晓夫直截了当地问图波列夫:“新飞机能投入使用吗?”设计师沉吟了一会,说道:“飞机还没飞够必需的几百小时和几万公里,不过它的原型机图-16已在空军服役多年,这就是最好的鉴定书。”

  赫鲁晓夫精神一振,正要提问,图波列夫又把话拉回来:“身为总设计师,我不能负这个责任,政府代表团暂时不能坐新飞机。”“这么说是不行罗?”赫鲁晓夫又问道。“不行。”图波列夫重复了一遍。“既然您这样认为,那我只好同意了,真遗憾啊。”赫鲁晓夫拖长了声调说。

  赫鲁晓夫随后又提出另一个方案,代表团乘其他交通工具到伦敦,让飞机单独飞过去。图波列夫顿时活跃起来,他喜欢这个建议,他向赫鲁晓夫保证,飞机肯定不会出事。

  女王忘记矜持

  1956年4月,赫鲁晓夫一行乘巡洋舰前往英国,这艘战舰让英国海军震惊,而当英伦三岛都在讨论“红色帝国的海上城堡”时,图-104又飞抵伦敦机场。这下整个西方世界都震惊了,英国人承认图-104是客机的一大进步,不仅是进步,而且是跃进。

  在苏联代表团访英期间,图-104为代表团送去莫斯科的邮件,巨型飞机每次降落都会吸引大批英国民众围观。当飞机在白金汉宫附近飞过时,就连伊丽莎白女王也会跑到阳台上欣赏一下“俄国奇迹”。赫鲁晓夫得意洋洋,这回算是报了日内瓦的一箭之仇。  安然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评论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特稿
   第A14版:特稿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早间点击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财经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国际新闻
   第A23版:国际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文娱新闻
   第A26版:文娱新闻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文娱新闻
   第A29版:体育新闻
   第A30版:体育新闻
   第A31版:体育新闻
   第A32版:广告
   第A33版:广告
   第A34版:职场方圆
   第A35版:彩票看点
   第A36版:广告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军界瞭望·人物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军界瞭望·兵器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我家厨房
   第B11版:好吃/海上寻味
   第B12版:好吃/优游食林
   第B13版:好吃/美食大观
   第B14版:好吃/酒旗茶垆
   第B15版:好吃/美食地图
   第B16版:好吃/美食专列
   第B17版:生活之友
   第B18版:生活之友/欢乐亲子
   第B19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20版:地产新闻
   第B21版:新民楼市
   第B22版:新民楼市
   第B23版:新民楼市
   第B24版:新民楼市
   第B25版:新民楼市
   第B26版:新民楼市
   第B27版:新民楼市
   第B28版:新民楼市
   第B29版:新民楼市
   第B30版:新民楼市
   第B31版:新民楼市
   第B32版:新民楼市
   第B33版:新民楼市
   第B34版:新民楼市
   第B35版:新民楼市
   第B36版:新民楼市
   第B37版:新民楼市
   第B38版:新民楼市
   第B39版:新民楼市
   第B40版:新民楼市
   第B41版:新民楼市
   第B42版:新民楼市
   第B43版:新民楼市
   第B44版:新民楼市
破釜沉舟:二战日本最大战列舰覆亡
客机里的轰炸机:图-104喷气机诞生记
新民晚报军界瞭望·战例B03客机里的轰炸机:图-104喷气机诞生记 2012-04-26 2 2012年04月2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