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有许多象征意义的食品,上海的春饼、青团、春卷等都可列入其中。如今,塌春饼在城市里看不见了,偶尔到郊外踏青,不小心转到农民家里,兴许能碰上农妇在大灶上塌春饼。前几天去南汇桃园游览,见有农妇现场设摊做饼,买来2只,大家吃下来感觉不过如此。因那桃花节的门票太贵,性价比太低,这两年再没去过,也就尝不到春饼了。
对市民而言,在家里做的只有春卷了。春卷在过年时家家都会做,可能取意迎春吉祥吧。一般从市场买来春卷皮,自己动手做馅、包制、炸熟。做春卷馅似乎成了标准:将猪肉丝、大白菜丝、黑木耳同炒,稍煨,加调味,用水淀粉勾芡,成烂糊肉丝,淋上麻油,晾后即成。将馅包入春卷皮中,折成圆筒状,码放整齐。大锅热油,油温九成热时,逐一放入春卷,炸至表面金黄色,即可滤油装盘。在上海,市民心目中有名的春卷首推老饭店、绿波廊,沧浪亭的春卷也不错。
我家楼下的天钥桥路上也开了一家沧浪亭,前晚在那儿点了一客馄饨一客春卷。上来的春卷白乎乎的,疑是没炸透;但其中2根头部已开花,形状又是已炸过头的模样。一入口,熟是熟了,但不脆,细嚼,酸酸的,似馊了一般,我真怀疑:这是不是沧浪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