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家周良辅和他的手术团队
我们都知道神医华佗的大名。早在一千八百年前,他就能施行剖腹手术、为关羽刮骨疗伤,这些在当时远远领先于世界的外科手术,使他被后人誉为“外科鼻祖”。现在,人们往往用“华佗再世”来称颂一位医生的医术高明。可是,关于华佗被害的故事,却很少为人所知。从周良辅院士签名赠送给我的《神经导航外科学》一书前言中,我读到了这段故事:
传说,三国时期的曹操长期受头痛困扰,找华佗医治。华佗已经发明了“麻沸汤”,可以为病人麻醉。他对曹操说:“大王头内长风邪,须服用麻沸汤后,用利斧开颅,祛除其内风邪,方可根治头疼。”可是曹操不仅不信,反而怀疑华佗不轨,命人把华佗杀害了。
周良辅院士写这段故事,目的是追溯人类施行神经外科开颅手术的起源。目前,周良辅就是我国神经外科的一位领军人物。他一直致力于颅脑手术的创新工作,上世纪60年代开始显微神经外科,使脑部手术从肉眼发展到微观;70年代开始颅底神经外科,突破人脑颅底这一手术禁区;21世纪初开始微创神经外科,提出了保留脑术后神经功能。从医近半个世纪以来,他亲自操刀的手术就有1万多例,相当于整个华山医院一年的手术量。周良辅签名送给我的两本书,都是关于神经外科的。除了《神经导航外科学》之外,还有《神经外科手术步骤点评》。
我是在夫人发现疾患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经卫生部正部级副部长黄洁夫同志推荐认识周良辅,与他开始交往的。在检查确诊、制定治疗方案的过程中,黄洁夫说,可以放心地把手术任务交给他。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徐匡迪也向我介绍了周良辅,说他是一位诚实的、有着真才实学的院士。后来的事实证明,徐匡迪、黄洁夫的推荐、介绍完全正确。手术及术后治疗都平稳顺利。因此,我们非常感激周良辅领衔的整个手术团队。
这整个团队分为手术和术后治疗两部分。手术部分的专家主要是周良辅、毛颖和朱巍。手术成功后,有时候我会和他们开玩笑,说他们是“长征的队伍”,因为他们的姓氏周、毛、朱,恰好可以与率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姓氏对应。负责术后治疗的团队由盛晓芳为主。她也是一位非常勤于钻研的医生。在周良辅主编的《神经导航外科学》内有她的一篇论文,我也请她在上面签名留念。在她的精心组织实施下,我的夫人顺利度过了具有相当风险的术后治疗期,康复得很快,令人欣喜。应该说,所有这些专家都学贯中西,达到了顶尖水平。
2011年春节后,我的夫人术后治疗进展顺利,病情渐趋平稳,我也开始收集华山医院专家们的签名藏品。在请周良辅签名赠书的同时,我还请他在辛卯年特种邮票首日封上签名。
我还请毛颖、朱巍在他们发表的论文上签名留念。毛颖签名的论文是发表于2011年3月号《神经外科》上的英文论文《治疗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策略》,朱巍签名的论文是发表于2005年8月号《神经外科》上的英文论文《转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大鼠神经干细胞移植对暂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我注意到,所有这些论文都是集体署名的,这说明,这些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华山医院创建迄今已逾百年。1907年,当时的清政府批准“大清红十字会”会长吕海寰等人计划在上海创办医院和医学堂的奏折,同年,原“上海万国红十字会”中方总董沈敦和开始筹建“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暨医学堂”。这被视为华山医院的起点。目前,华山医院既是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又是中国红十字会直属的唯一一家三级甲等医院。2007年,为纪念建院百年,华山医院印制了一套邮资明信片。我也请周良辅、毛颖、朱巍、盛晓芳分别在明信片上签名留念。
2013年,还将是周良辅、毛颖、朱巍和盛晓芳所在的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创建60周年。我已提前写了“德医双馨”4字表示祝贺。周良辅等专家的做人做事的确称得上“德医双馨”。2012年3月30日,上海隆重举行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周良辅和上海交大的贺林教授被授予科技功臣奖,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为他们颁奖。同时,世界神经外科联盟官方杂志《世界神经外科》将周良辅评为2012年度人物,并在封面刊登周良辅的照片。当我获悉这项评选不接受申请,完全由专家委员会从全世界范围的神经外科医师中严格评选,具有极高公正性时,我立即致电周良辅,对他获此殊荣表示祝贺。
送给亲爱的老爸!
《柳荫翠》是北京13中学生的优秀作文集,1993年由云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此书收录了当时还上初三的熊青写的作文《这里风光独好》,并且配了一篇评论《不落窠臼,独辟蹊径》。熊青在《这里风光独好》中写的是她小时候我们住处附近的一小片树林,当时,熊青很喜欢在那儿玩耍,常常玩得不想回家。没想到,我们搬走许多年以后,熊青居然就这个题材写出一篇老师认可的优秀作文。在《不落窠臼,独辟蹊径》中,评论老师说,熊青的作文尽管行文中无一“独”字,却处处紧扣“独”,突出了“独好”之处,在“独”字上见意蕴。
在熊青和她的姐姐熊立上学的时候,我曾经教她们写作文,告诉她们要有感而发,由景人情,先写景,再抒情,注意起承转合,最后得出自己的感想和结论。1999年5月,熊青把《柳荫翠》签名送给我,算是满足我收集签名书的爱好,也算是对我们过去帮助她们写作文的回报吧。
熊立、熊青小的时候,我们也教育她们,要注意邮品,注意方寸之间无穷的乐趣。熊立上小学时就写过关于邮票的作文,后来还被老师作为范文。巧合的是,熊青也以邮票为题材写过作文,也受到老师好评。
家里人的信件,我们也舍不得丢掉,而是被列入我们的收藏之列。在1999年-2000年的世纪之交、千年之交,寿瑞莉为她所在的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策划了一次向五大洲实寄纪念封的活动。她也给我寄了一个,上面的邮戳分别是1999年12月31日和2000年1月1日。2012年2月,在香港出差的熊立给我们寄来明信片,祝我们元宵节快乐。2002年12月,在外旅行的熊青给我们寄来明信片,告诉我们旅行感受,并祝我们圣诞快乐、结婚纪念日快乐。连我们的小外孙悠悠、小外孙女尧尧都加入了以邮寄情的家庭氛围中。2011年9月,悠悠给我们寄来尼亚加拉大瀑布的明信片;2011年8月,尧尧给我们寄来泰国的明信片。刚上小学的尧尧还不会写“健康”二字,她是用拼音拼出来的。摘自新华出版社出版的《藏书·记事·忆 人:签名封专辑》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