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王震坤
去酒城泸州玩,问当地美食有什么,答曰除了老窖酒,就数江里的鱼。
巴蜀沿江地区的鱼好我是早有所闻。前几年淮海中路思南路口曾经开过一家专门吃江团的火锅店。所谓江团,其实就是鮰鱼。但是因为选的是生长在四川和贵州交界处的江团,应该就是泸州附近吧,与一般养殖场的鮰鱼比,味道好到仿佛不是同一个品种。原因其实很简单。巴蜀是青藏高原到江汉平原的中间台阶,而泸州是台阶之中最关键的一级。这里是长江与沱江的交汇之地,境内有一千三百多公里长江河道,因为有沱江与其他水流的汇入,水势大增,出境水量平添五百多亿立方米,再加西高东低的二三百米落差,在各个不同的梯度形成缓冲积潭,汇聚了许多水生物,成为鱼儿丰富的食料和养分。活在这段水域里的鱼,不但拥有超级宽敞的空间环境和优质天然的健康食品,还有超大落差的天然运动场,鱼儿顺水而下觅食和逆流而上产卵的时候,顺带着练了肌肉瘦了身增进新陈代谢,肉质就变得无比鲜嫩,无论炖涮煮炒都没有腥味。
这一次在泸州沱江边船菜馆吃了一顿鱼宴。这里的看家菜是江团和养殖中华鲟。中华鲟是身段尚小的那种,以剁椒和新鲜花椒粒清蒸,幼润爽口。因为野生长江鮰鱼已经非常少,所以这里的江团用的是乌江鮰鱼,也叫乌江鱼。江团原本少腥,再加上是刚到的新鲜货,活蹦乱跳的,连鱼缸都还没呆过,活杀了只以白水汆熟,鲜美异常。另一个招牌菜是用各种川菜或者渝菜烧法的黄辣丁。
黄辣丁为何物?刚到泸州的时候还真弄不清楚。只看到许多店家直接以什么什么黄辣丁为店名。于是就猜想大概是一种菜式的做法吧,就像火锅一样,放入海南黄辣椒之类特殊的调料,或者可能是一种经过加工的地方特色食材,就像川味的牛肉丁、兔肉丁或者萝卜丁什么的。等到真的黄辣丁上来,才恍然大悟,原来是鱼!是上海人常吃的昂刺鱼。这种鱼之所以在四川被叫做黄辣丁可能跟它的颜色、体量和做法相关。昂刺鱼学名黄颡鱼,身上有黄色的斑纹,应了一个黄字,在川渝一带常跟麻辣佐料一起作火锅的锅底,或者用麻辣和椒香的方法油炸和烹煮,也抵得上一个辣字。另外这种鱼虽然属鲶鱼目,但是日常见到的大多数个头较小,体长十多厘米,真正符合三寸丁的那个丁。
我吃的黄辣丁有三种做法,半斤左右的大黄辣丁是重庆水煮鱼的做法,鱼被片成片,在花椒和红辣椒干爆的热油中汆熟,自然香辣无比;二两不到的做成酸菜鱼汤,倒也不错,有点像上海人做的咸菜昂刺鱼汤;一两左右的过油后炖鸡蛋,炖蛋的鱼已经没有什么滋味,但是蛋羹很鲜美。所有这些黄辣丁肉质都算细嫩。相比较而言,似乎最大的做成水煮鱼的和最小用来炖蛋的更加滑润些。店家厨师长出来介绍说,这黄辣丁在中国所有主要江河水系都有,味道好坏就在野生还是养殖。野生黄辣丁味更鲜,肉更细、肌更密。炖蛋的小黄辣丁是附近小溪流里野生的,肉紧一些,鲜一点;水煮的大黄辣丁是长江里的,肥一些;烧酸菜鱼的黄辣丁则来自养殖场,要靠酸菜提鲜。故而味道还是有所不同。不过因为黄辣丁刺少肉多,再加上无鳞,腥味少,喜欢吃这种鱼的人还是很多。重庆风行厚重味的火锅,体量小刺少肉厚的黄辣丁是最适合入火锅的鱼种,不过若做锅底,选野生的更提鲜,若用来涮嘛,无论野生还是养殖,有调料助味都不错,只是体量要讲究,最好都挑小的,一条一次涮熟,一人吃尽,干净利落,不坏了汤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