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销售,如何突破“丰产不丰收”的瓶颈?记者踏访了崇明绿华镇,在路边,记者随机采访了摆摊零售的崇明绿华镇橘农施胜利,他却一点也不发愁:“我们家今年种了七八亩橘子,前些日子整单卖给了批发商,批发价每斤5毛,虽说单价比不上去年,但今年产量上去了,一合计,一亩地也能赚个两三千元。”
据绿华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曹俊介绍,绿华柑橘自10月下旬上市以来,目前上市期过半,销售量也过大半,未出现滞销现象。作为本市的柑橘之乡,该镇有柑橘种植面积2.3万亩,今年产量约6.4万吨。如何确保橘子丰产不滞销,绿华镇有实招。
找准市场定位
采访中曹俊告诉记者,绿华镇的柑橘主要销往苏北、山东和黑龙江等地,上海本地并不是销售主战场。“为何舍近求远卖橘子?”面对记者提问,曹俊解答道:“尽管崇明是上海橘子的最重要产区,然而和湖南、湖北、江西等全国橘子主产区相比,无论产量和品质都存在一定差距。”
绿华镇几十年的种植经验告诉橘农,最适宜该镇种植的便是目前的主打品种“宫川”,橘子中的中低端产品。品质决定价格,价格决定市场。“当湖南等全国主产区的橘子卖到每斤3元的价格时,我们必须找准好市场定位,接受1元左右的平均价格,并理性认识到‘崇明橘子的消费主群体在购买力略低的东北三省’这一事实。”
整合营销力量
找准了市场定位,还得帮助3000户橘农找好卖家。去年年初,镇上成立了上海绿华农业经纪合作社,并领到了全市首张农村经纪人专业合作社执照。合作社成立后,农村经纪人整编成了“正规军”,零散分布的营销力量得到有效整合,流通环节减少了,农产品实现了从田间到零售网点的直销形式,橘农的流通成本降低了,收入也间接提高了。橘农施胜利乐呵呵地告诉记者:“我们家的橘子‘一枪头’卖出去,就是经纪人小陈牵的线。”据介绍,去年,绿华镇90%的柑橘都是通过经纪人模式售出的。目前,绿华镇的柑橘销售已进入旺季,近来,每天都有超过百辆的货车在田间运载橘子。
首创冻干柑橘
在位于崇明岛中部的绿晟公司产品陈列室里,草莓、黄桃等冻干果蔬被装在一个个透明玻璃瓶中,颜色缤纷,而包装好的冻干果蔬成品更是披上了“卡通外衣”。总经理刘心云介绍说,这些冻干水果是专供迪士尼乐园的,其中,就有国内首创的冻干柑橘,原果就来自于绿华镇。
“制成冻干后的柑橘批发价格在2元一斤,价格比普通柑橘上升不少,也让柑橘的保存期更长。”曹俊说,目前崇明的冻干柑橘已经被一家国外公司相中,并进行了试探性销售,一旦打开市场,将对崇明的柑橘销售起到革命性的助推作用。
本报记者 朱全弟 特约通讯员 杜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