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徐 林
~~~徐 林
~~~徐 林
~~~徐 林
~~~徐 林
~~~徐 林
~~~徐 林
~~~徐 林
     
2012年12月07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下老大姐
徐 林
  老大姐今年99岁高寿,没有孩子,老夫妻俩住在海门农村。年初,我特地去探望了她一趟。我们已有好几年没有见面,她拉着我的手,左一个“林弟”右一个“林弟”。她让我挨在她身边坐下,因为患白内障,她看东西模模糊糊,就举着放大镜,在我面孔前左看右看,激动地嚅嗫着嘴,好长时间都说不出话来。

  看到这一幕,谁不说我们是一对亲姐弟呀!其实她只是我的一位继姐姐。她叫杨素贞,长我二十多岁。记得当时我还是个孩子,住在江苏海门富安镇附近的农村里。她父亲是方圆几十里的名中医,她也在镇里开了个小小中药铺。这父女俩当时在我们乡下人眼里,都是大善人。她父亲治病救人一丝不苟,夜里有急诊病人,不管路多远,也要摸黑前去。而她对前来抓药的人热情周到,如果贫困没钱,她不但同意赊账,还百般安慰你不用愁,待有了钱再来还就是。那时我妈有个头疼脑热,就请她父亲诊治,再到她铺子里抓药。后来熟悉了,即使不看病不抓药,只要到镇里去,也喜欢到她铺子里坐坐,说说闲话。就这样,两家越来越热络。那阵子乡下风行拜继妈,她见我父亲是乡村教师,母亲也知书识礼,人缘又好,就过继给了我妈。

  老大姐懂礼数,尽孝心,逢年过节都要来拜访我母亲,或者接我母亲去她家小住几天。后来我们举家搬迁上海,每到盛夏,她还要邀我妈到乡下住上一阵避避暑。后来妈妈老了,上下轮船不便了(当时到苏北都要乘长江轮船),每到妈妈生日,老大姐便特地让她老伴来上海,送上礼品,给妈妈祝寿。妈妈去世后,我和她还保持书信往来。那时通信不便,如长时间没音讯,她就会赶到邮局,挂长途电话过来,问长问短的。

  近些年,老大姐渐渐老了,又生了场病开了刀,我就更想念她了。她对我妈如对自己的亲母,我对她也像对亲姐姐。每逢过年,我就从邮局寄去千儿八百的,让她买点喜欢的东西吃吃。

  想不到这一招还遇到了麻烦:年前寄过去的钱,年后悉数又给寄了回来。我再寄,她还是再寄回。有时如此往返二三次,她就是不肯收。后来我和妻子商量了个办法:即当钱寄回来后,我们不到邮局里去取,时间一长,邮局以为“无人领取”,只好如数退回去。这个办法我们用了几年,老大姐只好不再将钱寄回来了。

  那年春节前,我们夫妻俩正暗暗窃喜这招成功时,老姐夫突然笑嘻嘻出现在我们家门口,说特地从苏北赶来还钱的!还说老大姐在家里天天唠叨,一定要把钱还到我们手里,否则就睡不着觉。

  我可实在想不通,老姐为何这样不领情呀!听老姐夫再三解释才明白:老大姐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她没有孩子,自己又如此高龄了,她认为得了人家恩惠,再也无法报答。再说眼下乡村生活也很好,用不着麻烦别人帮助……

  这番话让我们夫妻俩十分感动,“仁者长寿,德者延年”,老大姐一定能健康长寿更长寿,百岁之后复延年!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目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专版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财经新闻
   第A26版:深度报道
   第A27版:专版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新民环球
   第A30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31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2版:新民环球/人物·社会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
   第B04版:休闲/全家乐
   第B05版:阅读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连载
   第B09版:现代家居
   第B10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1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12版:新智
   第B13版:生活/数字世界
   第B14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15版:E生活/家电生活
   第B16版:E生活
我、姨父与新民晚报之缘
乡下老大姐
你会剪指甲吗
罚戏
小区里的“小眼镜”
今宵灯谜
绿色搬迁
助老餐纪事
新民晚报夜光杯B07乡下老大姐 2012-12-07 2 2012年12月0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