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一幕,谁不说我们是一对亲姐弟呀!其实她只是我的一位继姐姐。她叫杨素贞,长我二十多岁。记得当时我还是个孩子,住在江苏海门富安镇附近的农村里。她父亲是方圆几十里的名中医,她也在镇里开了个小小中药铺。这父女俩当时在我们乡下人眼里,都是大善人。她父亲治病救人一丝不苟,夜里有急诊病人,不管路多远,也要摸黑前去。而她对前来抓药的人热情周到,如果贫困没钱,她不但同意赊账,还百般安慰你不用愁,待有了钱再来还就是。那时我妈有个头疼脑热,就请她父亲诊治,再到她铺子里抓药。后来熟悉了,即使不看病不抓药,只要到镇里去,也喜欢到她铺子里坐坐,说说闲话。就这样,两家越来越热络。那阵子乡下风行拜继妈,她见我父亲是乡村教师,母亲也知书识礼,人缘又好,就过继给了我妈。
老大姐懂礼数,尽孝心,逢年过节都要来拜访我母亲,或者接我母亲去她家小住几天。后来我们举家搬迁上海,每到盛夏,她还要邀我妈到乡下住上一阵避避暑。后来妈妈老了,上下轮船不便了(当时到苏北都要乘长江轮船),每到妈妈生日,老大姐便特地让她老伴来上海,送上礼品,给妈妈祝寿。妈妈去世后,我和她还保持书信往来。那时通信不便,如长时间没音讯,她就会赶到邮局,挂长途电话过来,问长问短的。
近些年,老大姐渐渐老了,又生了场病开了刀,我就更想念她了。她对我妈如对自己的亲母,我对她也像对亲姐姐。每逢过年,我就从邮局寄去千儿八百的,让她买点喜欢的东西吃吃。
想不到这一招还遇到了麻烦:年前寄过去的钱,年后悉数又给寄了回来。我再寄,她还是再寄回。有时如此往返二三次,她就是不肯收。后来我和妻子商量了个办法:即当钱寄回来后,我们不到邮局里去取,时间一长,邮局以为“无人领取”,只好如数退回去。这个办法我们用了几年,老大姐只好不再将钱寄回来了。
那年春节前,我们夫妻俩正暗暗窃喜这招成功时,老姐夫突然笑嘻嘻出现在我们家门口,说特地从苏北赶来还钱的!还说老大姐在家里天天唠叨,一定要把钱还到我们手里,否则就睡不着觉。
我可实在想不通,老姐为何这样不领情呀!听老姐夫再三解释才明白:老大姐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她没有孩子,自己又如此高龄了,她认为得了人家恩惠,再也无法报答。再说眼下乡村生活也很好,用不着麻烦别人帮助……
这番话让我们夫妻俩十分感动,“仁者长寿,德者延年”,老大姐一定能健康长寿更长寿,百岁之后复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