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八项规定”一阵风?如何避免掌握大笔科研经费的教授、研究员沦为新的腐败高发群体?如何限制政府部门门类繁多的行政审批权……委员们抛出的一个个问题尖锐而深刻。
行政审批“自我限权”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赖明在发言中说,过多过繁且不透明的行政审批,成为吃喝卡拿甚至腐败的重要源头。“从一天陪洗8次温泉的副县长,到一晚赶8个饭局的接待办主任,匪夷所思的现象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原因。”他认为,企业请政府、下级请上级、地方请中央,多是为绕开或利用各类行政审批在竞争中获取利益,享受更多资源和政策倾斜的“特权”。
赖明的发言,被热烈的掌声反复打断。赖明说,国务院分6批取消和调整了2497项行政审批项目,留下的大多是多年啃不动的“硬骨头”。尤其是部分行政审批改革“移花接木”,审批职能名义上从政府部门转移到下属学会或协会等单位,实际仍由部门掌控,不仅未减少,反而增加了环节和一些强制性、随意性的事业收费服务,被老百姓戏称“多了一堆婆婆”。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究竟应当如何改?赖明建议,凡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能用市场机制有效调节、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问题,都不允许行政干预,以行政审批的实际数量减少代替行政审批的项目减少,并以此作为评价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绩效的重要指标。
对于部门打着审批改革口号,保留审批权而将具体工作下放到下属单位的现象,以及废止的审批通过各种形式“死灰复燃”的问题,应开展清查,严肃惩治,从严问责,同时全面推进行政审批全程信息公开,保证决策透明,切实保障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最大限度地减少公职人员的自由裁量权。
赖明说,“自我限权”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啃“骨头”、破除既得利益的阻碍,就决不能心慈手软,不能止步于在改革深水区前反复“摸石头”。
避免“八项规定”一阵风
全国政协委员蔡玲的大会发言,提前为“八项规定”执行一阵风打起了“预防针”。
蔡玲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制度。“比如公务接待,1984年之前不允许列支接待费,领导干部下基层自掏腰包吃饭或交‘伙食费’。1984年吃‘工作餐’,要付基本费用。1989年规定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列支接待费。1998年要求招待费不得超过公务费的2%。2006年再次明确了公务接待的标准与纪律。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几百个文件管不住一张嘴’,有的规定早已沦为一纸空文。”
怎样才能避免“八项规定”一阵风?蔡玲认为,最重要的是加强制度保障。她建议,将“八项规定”写入党纪、法规,公布违纪违规处理条例;出台配套考核措施,定期检查并公开考核结果;出台公务接待管理实施细则,管住预算,推广采用公务卡,公开接待费支出明细账目等等,彻底消除“四菜一汤,项目泡汤”“不宴请、不迎送,心里不踏实”的潜规则。
制度执行靠监督,蔡玲建议,通过明察暗访、群众举报、媒体曝光,加强党内监督、法律监督,公开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接受人大和政协的监督,接受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监督,从而遏制“中央强调抓一下,强调过后放一下,出了问题紧一下,形势好了松一下”的一阵风现象。
特派记者 潘高峰 江跃中 于明山
(本报北京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