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债务危机出现以来,大量移民举家前往德国“寻梦”。然而,德语与德国社会的排他性却成为他们谋生的障碍。
远离祖国 心情复杂
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统计,受欧债危机影响,2012年上半年从欧洲其他国家移民至德国的人数急速增长。来自西班牙的移民增长了约53%,希腊移民增长约78%。移民大量涌入德国,希望在这里找到工作维持生计。
移民的日子并不好过。大人们忙着找工作,跟随大人搬家的二代移民则努力地适应新生活。在祖国与新国家之间的取舍,令他们摇摆不定、心情复杂。这一点在年龄稍长的小移民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16岁的伊莎贝拉出生在德国,4岁时跟父母搬回老家——意大利西西里岛。“我的父亲在意大利挣得不多,所以我们又回到德国。”伊莎贝拉说,在慕尼黑生活了7个月后,她又跟着父母与两个姐姐搬到德国城市莱昂贝格。此时的德国已不再是伊莎贝拉儿时记忆中的那样,她努力地适应新生活:“但我更愿呆在意大利。只是,想要有个美好的未来,那一定得在德国。”
为生活所迫,15岁的扎卡莱亚斯一家也加入了移民德国的大军。扎卡莱亚斯来自希腊第二大港口城市、位于马其顿地区的塞萨洛尼基。数年来,他们一家靠卖陀螺仪生活。但由于欧债危机的冲击,希腊陷入困境,也令扎卡莱亚斯的父亲不得不放弃从事多年的生意,举家迁往德国谋生。
如今,远离家乡的扎卡莱亚斯时不时还能在报纸头条位置看到关于希腊的报道。对于德国总理默克尔要求希腊实施更紧缩政策的做法,这个年仅15岁的男孩愤怒地回应道,“希腊就快因为过于节省而分崩离析了!”尽管嘴上这么说,但他很清楚,只有呆在这儿,未来才有希望。扎卡莱亚斯希望考上德国的大学,以后能去美国留学。
语言机构 供不应求
对于扎卡莱亚斯来说,未来还有些遥远。目前,他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莫过于克服语言障碍,完成高中学业。
自欧债危机爆发以来,像扎卡莱亚斯这样跟随父母涌进德国的小移民实在太多,几乎所有孩子的德语都是零基础,令德国境内大部分中小学校有些吃不消。多数学生需要花上好几个月才能掌握日常交流所需的基础德语知识,而教学进度根本赶不上小移民人数增长的速度。
扎卡莱亚斯还算幸运。他所在的奥古斯都·莱姆勒预科学校聘请到了足够的老师来“应付”这些德语零基础的孩子。学校一共接收了27名学生,年龄在11至16岁之间。
成年移民同样也急需“补习”德语。对于许多背井离乡的外国人来说,不懂德语让他们在这个极具吸引力的就业市场上处于完全弱势的地位。报告显示,人们对德语难学的印象正阻碍着德国政府吸引移民人才的努力。即便愿意学习德语,找一家语言培训机构依然困难重重。原本就难学的德语如今“势力范围”大幅“缩水”。在欧盟国家,讲德语的人越来越少。提供德语教学的培训机构数量,远不如英语、西班牙语或法语培训机构多。
移民就业 遭受歧视
民调显示,德国人认为德国是全球最吸引移民的国家之一,同时又对移民持批评态度。欧盟国家居民可以自如进出德国找工作。但据官方统计,即便高学历留学生也得花上18个月的时间,才能在这儿找到工作。
经合组织去年底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过去十年间,在德国生活的移民整体教育程度大大提高,高素质人才所占比例增加了5%。但反对移民融入的本地人“霸占”了公共机构的领导职位,移民家庭子女能当上医生、教师或者国家公务员的几率要比非移民家庭的子女小得多,大部分人只能从事私营经济。研究报告负责人里比希指出,高学历并不能保证年轻移民获得公平的就业机会。
德国“海龟”汪先生说,长期以来,德国劳工部规定,能由本国人从事的工作,不可以招聘外国人。即便获得高学历,“德国企业的老板也不欢迎外国雇员”。
或许是扎卡莱亚斯成功进入预科学校给父亲带来了好运。经过一年的努力,扎卡莱亚斯的父亲总算在市政除雪服务部门找到一份工作。可是,大量移民依然在为生存而拼,究竟“梦圆”还是“梦碎”德国仍是个未知数。
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