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一年一度的3·12全民义务植树日即将到来。目前,全市各区20多个义务植树活动点安排基本就绪,面积31.1万平方米,另外还有183.4万平方米公园绿地和8.99万株树木可供单位、市民认建认养。
那么,如何把“3·12植树一日”的热情变成“365天天添绿”的市情民情?我们不妨从“关注身边绿”开始。比如,自己动手,让自家阳台绿起来;比如,整治绿化,让居住小区美起来;比如,栽花种草,让门前荒地活起来……点滴增“绿”,都能小小改善城市环境降低PM2.5。为此,本报今起推出全民义务植树系列报道“关注身边绿”——
本报记者 沈敏岚
雾蒙蒙的天,时不时蹿到100以上的PM2.5数值,不仅让市民揪心,更是两会热门话题,绿化能吸附细微颗粒物,能净化环境,早已得到证实,今年3·12义务植树日,市民更多了一份对环境改善的期许。“与其把阳台封起来,在露台上搭阳光房,不如自己动手,绿化阳光、露台”,今年植树节,静安区绿化部门率先倡导绿化家庭理念,宣传家庭园艺,将于3月9日在静安公园举行的义务植树宣传活动中,辟出专区,进行阳台、露台、屋顶空间绿化的展示和咨询服务,“如果万户家庭先动起来,即使户均只绿化5平方米阳台,也为申城添绿5万平方米,相当于新增一座静安公园”。
点滴增绿潜力巨大
寸土寸金的上海,人均绿化面积超过13平方米,已是挖潜再挖潜、努力再努力的结果,中心城区大面积添绿已相当困难。“能否让家家绿起来,点滴绿汇成大片绿?”静安区绿化部门负责人黄彩娣表示,“让阳台、露台、屋顶空间绿起来,实现‘藏绿于民’,绿色潜力相当大”。即使按每年有万户家庭做5平方米的阳台绿化,每年就能新增5万平方米绿化,不懈努力数十年,将是非常可观的“绿色空间”。其实,在欧美发达国家,早就鼓励居民绿化家园,有的城市以奖励的方式鼓励家家户户添绿,有的城市法律规定“阳台必须有绿”,阳台美景成为了城市的风景线。
(下转A7版) (上接第1版)
政策鼓励 快点入户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面积的扩大,不少居民家庭都有两三个阳台,有露台的也不少,然而,只要你稍稍留意,就会发现中心城区封阳台、露台搭阳光房的不在少数,特别是车行高架,多层、小高层屋顶杂乱的阳光房,不仅有碍美观,甚至成了新的城市违法搭建。“大多数居民家庭早就告别了靠封阳台来增加住房面积年代,为何不能鼓励居民通过家庭园艺来改变封阳台、搭阳光房的习惯做法?”一位市民坦言,露台上搭阳光房,夏天酷热、冬天冰冷,并无多少实用价值,“但空着露台,又觉得浪费”。记者了解到,目前本市已出台相关鼓励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建屋顶绿化,政府给予一定的立体绿化建设、养护补贴,但这一政策尚未推广到居民家庭。
阳台绿化 不难不贵
“即使是五六平方米的阳台,都可以做成有休憩区,有鹅卵石小径,能种花、种菜,有园艺小品的绿色空间”,据悉,国外家庭园艺已相当发达,在不少城市已形成年销售数千亿美元的大产业链。遍布在城市近郊的“花园中心”能为家庭阳台、露台、花园绿化提供模块式服务,有需求的家庭请设计师规划设计一番,然后就能按需购买一件件“模块”,可以请施工人员上门安装,也可以自己动手,拼拼搭搭,一天时间,一个“阳台花园”就完工了,数天功夫,就可在露台花园喝茶、赏花、烧烤了。
三年前,上海就已引入国外流行的家庭园艺概念,在闵行、浦东开出了三家家庭园艺门店,每年为千余居民家庭提供阳台、露台、屋顶绿化,“阳台绿起来费用并不贵,大致每平方米1000元左右,一般阳台花费五六千元就已足够,露台花园的造价也在数万元左右,甚至低于阳光房造价”。
相对于发达城市,上海家庭园艺刚刚起步,门店稀少、能力不足,每年仅能满足千余家庭阳台、露台绿化需求,同时,针对家庭的立体绿化技术规范尚未建立,家庭阳台、露台建成后的养护咨询等服务尚未跟上,“藏绿于民空间巨大,但相关的家庭园艺产业远未跟上”已成最大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