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3月2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诉说生命记忆
周文联
  周文联

  新天地是一个让全世界感受上海独特“海派气质”的地方。我的老师从国外回来,每次必要到新天地感受内外今昔具有痕迹的文化组合,这次更是看到了自己很喜欢的画展——侬上海风情系列和海上仕女系列(画家陈炼的画展)。

  唯一遗憾的是老师想买《上海的早晨》这幅画,没有达成心愿。老师说:“这幅画里包含了太多的上海元素,我的童年和青年时代就住在这样的石库门里。那时的拥挤是你们现在无法想象的。”我们说,我们也去过亲戚朋友家的石库门房子,当时觉得挺好玩的。“确实,那时的人们之间关心很多,大家在一个小房子里做饭,好像也挺热闹的,谁家包馄饨,就会分给隔壁人家尝尝。”

  上世纪六十、七十和八十年代的上海早晨就是这样的,大家从自己的门口一站:梳头、刷牙、烧饭、洗衣、晒被子等都同时进行,当然还有急吼吼送小孩子上学的。家家户户的门口能利用的空间都发挥了作用:放把坐的椅子、洗衣服的搓板、挂上腌制好的咸鱼和咸肉、搭上毛巾拖把等日常用品,一幅幅我们生命中的深刻记忆都在《上海的早晨》里形象地再现了。最让老师想笑的是:一位中年男子脚踩到西瓜皮后摔了一跤,正好摔在离倒马桶的女子不远,那生活的气息油然而生。画面右下角的煤饼炉子今天在上海已经很少见了,那时可是每家每户的必需品。左上角的咸鱼和咸肉,是童年时代最美味的记忆:每到新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腌制些鱼肉,那时的孩子不像现在的孩子,天天都能吃鱼肉,只有等到过节时,家长才会多做些荤菜,对于当时冰箱还没普及的家庭来说,腌制品是比较好的储存方法。

  当我的老师希望购买这幅画时,陈炼老师说:只想把上海的美好用画笔记下来,希望更多的人看到上海的成长:不是浮躁的生活,是人与人之间难忘的美好时光。

  环顾画展,每一幅画都让曾经在上海生活了三十多年的我的老师找到了自己成长的脚印,她说:所有真正美好和贵重的事物都是无价的,她很理解画家为什么不愿卖此画,因为他是在用心和爱作画,他无法割舍生命记忆中最难得的东西。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春令热线
   第A09版:科教卫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特别报道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职场方圆
   第A24版:目击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实验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上海闲话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每周聚焦
   第B15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16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7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18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19版:人才/留学移民
   第B20版:人才
   第B21版:人才/留学移民
   第B22版:人才/招生招聘
   第B23版:广告
   第B24版:广告
   第B25版:市场之窗
   第B26版:市场之窗·广告
   第B27版:市场之窗·广告
   第B28版:市场之窗·广告
酥油茶
民国的美女
机遇与挫折
一些嫩草在缓缓爬行
诉说生命记忆
嘉庆禁鸦片
上海的早晨(水墨画)
假婚纱照 真夫妻情
新民晚报夜光杯B05诉说生命记忆 2013-03-20 2 2013年03月2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