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禁鸦片,人们总把灯光聚焦在道光年间的林则徐身上,其实,清王朝全面禁烟的却是嘉庆皇帝。
康熙朝开放口岸通商,鸦片列为西药,允许纳税进口,规定每百斤鸦片征税银三两。鸦片纳税入关,意味着经营鸦片是合法生意。英国东印度公司乘机大量倾销鸦片,英商的入关商品,鸦片竟占六成之多。据清史纪事本末记载,雍正七年,输入中国的鸦片仅二百箱(每箱100-120斤),到乾隆五十五年已上升到四千余箱,增加二十余倍。
雍正朝曾颁布过禁烟法令,规定贩鸦片烟者,枷号一月,近边充军;私开鸦片烟馆者,拟绞监候;失察之官吏交吏部严加责处。禁烟令虽明晰,但留下二个致命的缺失:仍允许鸦片纳税进口,吸食者不见入罪,禁烟令便成了一纸空文。
嘉庆元年,颁布法令停止征收鸦片税,严禁鸦片进口;宣布严禁内地种植罂粟;内外管制,切断鸦片源头。在流通环节,打击鸦片的贩运、销售者。嘉庆谕示两广总督吉庆:“惟当严密稽查杜绝,毋容透漏”,并责令驻军介入地方禁烟,军政合力堵塞贩售鸦片的流通。
鸦片祸患积疾日久,吸食者遍及官吏、市井民夫。嘉庆则顺势而为,颁行吸食者的定罪条例,罪罚吸食者,毫不姑息。诸如,“侍卫官员买食鸦片烟者,革职,杖一百,枷号两个月;军民人等杖一百,枷号一个月”,“太监供职内廷”的吸食者,情节尤为可恶,“立行查拿,枷号两个月,发往黑龙江为奴”。罪罚重于劝诫,量刑与贩售者相当;官民同罪同惩,惩官重于惩民。
嘉庆禁止鸦片入关,英国鸦片商却通过行贿海关官员,卖放走私鸦片。广州黄埔成为鸦片走私、卖放的集散地。诸多海关官吏均有卖放走私的劣迹,为此,嘉庆着令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各督抚亲自督办,查察各口岸的海关署,“发现官员有卖放情弊者,立即严惩不贷”,轻则革职,重则入监、流放。同时,对失察者也究其刑责。嘉庆十九年,北京崇文门驻军缉获名为兴亮的鸦片烟犯。此人系广州驻防正红旗满洲骁校骑,随广东副都统萧昌进京。兴亮购鸦片十一斤,偷运入京。经查获,被革去军职,枷号一月,发配新疆;副都统萧昌虽不知情,却以失察罪惩处。嘉庆还另颁一旨,追究由兴亮案牵连的各主管官员的责任:广州将军本智用人不当,实难辞咎;粤海关署督祥绍疏于管理,使鸦片走私入境,两人“殊属疏纵,均交部议处”,按责处理。查处从严,禁烟给社会一种威慑力,正是嘉庆所追求的效果。为巩固禁烟之成果,嘉庆二十年正式颁布《查禁鸦片烟条规》,对贩售罪、走私罪、失察罪、诬告罪等刑责均作了具体规定,并增加举报、禁毒有功的奖励条规,使禁烟法制进一步趋于完善。
嘉庆禁鸦片力度之大是雍正难以企及的,也显现了治理的睿智和缜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