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评论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4月02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逝者如斯夫
左妍
  左妍

  我微博关注的对象除了朋友同事外,很大一部分是搞笑、生活类的热门微博,但在娱乐至上的微博世界里,有一个账号显得特立独行,它叫“逝者如斯夫dead”,它只关注逝者。我敢说,这是我所有关注的账号里,最沉重、也是最严肃的一个了——是的,无论在哪里,死亡都应该是有尊严的。

  “逝者如斯夫dead”的博主自称姓林,是个85后IT男,头像则是电影《入殓师》的一张画面,男主角安然地拉着提琴。他关注了1013个账号,发布了431条微博,粉丝数量则接近10万。也就是说,博主已在微博上确认了1000多名逝者,包括抗癌漫画家熊顿、作家赵长天,更多则是曾经活跃在微博上的普通人。

  这些逝者与博主非亲非故,但他却会把逝者的微博从头到尾阅读一遍,为他(她)撰写一篇最有人情味的“墓志铭”,而看到的网友,会在下面点燃一根哀悼的蜡烛,送送这位素昧平生的人。

  这个微博让我想起一本书《殡葬人手记》,主人公林奇埋葬和焚烧死者,接触到各种原因死亡的人。和书中描写的类似,当我点进这些逝者的微博时,也看到了很多令人潸然泪下的故事:一个因食物中毒去世的女孩,“一个月前刚过了18岁生日,还捡了一只受伤的小鸟回家”;“一个31岁患骨癌的母亲,怕截肢吓着孩子,只好说‘脚放在医院里治疗’”;一个新婚10天就殉职的消防战士……

  死亡总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降临,漫长无望的疾病、无法料想的意外,还有“去意已决”的自我了断。每个逝者的微博,就是一个世界。最后的只言片语,则是生命戛然而止的人永远未完成的故事。死亡难免让人恐惧,但斯人已去的残酷和永远不再更新的微博,则让更多网友重新认识生命和自我的价值。

  我们缅怀逝者,并思考着死亡和生命的意义。

  不曾对“死”做过深刻思考的人,对“生”可能也不会有透彻的感悟。每个人都无法预测生命的终点,但对死亡的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安排生活。设想一个生命终结的时间,然后想想在剩下的日子里最想做的是什么,最在乎的又是什么。

  在思考过后,我们或许会更加珍惜生命,关爱他人,因为我们正幸运地活着,而逝者已一无所求……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
   第A04版:广告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法治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民生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职场方圆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世界别处
   第B12版:旅游城市/域外风情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6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0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4版:资讯生活·旅游
微信收费,工信部的越位和缺位
居者
地铁禁饮食不应“一刀切”
逝者如斯夫
宝贝不远行
字以何贵?
新民晚报评论A03逝者如斯夫 2013-04-02 2 2013年04月0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