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到了成都,想游游四川的古镇,朋友付先生推荐邛崃市的“平乐”。说是诸葛亮曾在这里屯兵兴农,享有“茶马古道第一镇、南丝绸之路第一驿站”的美誉。古镇古到竟有九个古(古街、古寺、古道、古桥、古风、古民居、古坊、古堰、古歌)。这样的古镇,能不去看看吗?于是,我们欣然驱车来到离成都93公里的平乐古镇。
从“乐善街”古牌坊一进镇,就发觉由明清民居组成的街面极其宽阔。妙的是,街中央有一条一米多宽的小水渠,利用略微倾斜的地势,从山上引来泉水,汩汩地流过全镇,长达五百多米。水渠中点缀着小水车、鹅卵石,水渠上修筑着小亭阁、小廊桥,既供穿行,又供休憩,还平添了几分观赏情趣。
我原以为,街走完了,古镇也就到头了。没料到,走完乐善街,古镇的精华才刚开始呢。街尽头横着一条宽阔的白沫江,上跨一座七孔石桥,名“乐善桥”,长120米,高16.6米,宽10米,乃古镇的标志性建筑,造于1853年,由当时乐善好施的乡贤捐款而建,故称乐善桥。它是四川现存最大的古代石拱桥,其七个桥洞并非常见的半圆形,而是桃心形,十分别致优美。
走上桥头,望着滔滔白沫江横穿全镇,你肯定就会发觉,这座川西古镇的大桥大河宽街,与江南古镇的小桥小河窄街,完全是两种风貌两种情调。
大凡古镇,当然都会有点古迹,平乐镇也不例外。我以为这里最有意思的古迹是江边的“私奔码头”。说的是汉代才子司马相如与佳人卓文君的故事。司马相如在邛崃富商卓王孙的家宴上,弹奏一曲《凤求凰》,向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示爱求婚。因卓王孙反对这门婚事,两位年轻人便决定私奔出走,卓文君料到其父知晓后必会在陆路大道上拦截追赶,就与司马相如悄悄迂回来到平乐镇,乘着夜色,从水路顺流东下,成功地潜到成都,演绎了凤求凰的千古美谈。当年的这个水码头,就此称为私奔码头而保存至今。
码头四周到处是露天茶座,这也是平乐古镇的一大特色。白沫江两岸,大树擎天,浓荫蔽日,树下撑着一顶顶大帐篷,一色的藤桌藤椅。游客到此,品茗休憩,临江赏水,披襟当风,惬意之极。这些茶座,有的设在岸边,有的就干脆设在临江的亲水平台上。我们喝茶歇息后,到江边林荫小道漫步,只见茶座的藤桌藤椅,沿江一直绵延到镇外,愈往外愈幽静,即使游客再多,也不见拥挤。
平乐周边,还有许多秀山幽谷,一天是游不完的。镇郊便开出了不少“农家乐”,以别具特色的川西古镇风貌,吸引着慕名而来者“静静坐,慢慢游,细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