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农工党市委“问诊”急救系统呼吁建立分层救护模式
~~~农工党市委“问诊”急救系统呼吁建立分层救护模式
~~~农工党市委“问诊”急救系统呼吁建立分层救护模式
~~~农工党市委“问诊”急救系统呼吁建立分层救护模式
~~~农工党市委“问诊”急救系统呼吁建立分层救护模式
     
2013年07月30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成非危重病患“错享”120服务
农工党市委“问诊”急救系统呼吁建立分层救护模式
潘高峰 蒋玲
  连续高温,急救业务量剧增,120运行面临巨大压力。记者了解到,目前院前急救服务对象中约15%属于以护送转运为主的康复病人,另有约1/4的病患并非危重救治对象。农工党市委建议,找准急救系统不堪重负的症结所在,建立分层救护模式。

  症结

  非危重病人“占用”急救车

  急救医师待遇低发展有限

  本市急救站点数量达116个,配有救护车616辆,平均每4万人配置一辆救护车,高于5万人一辆的国家标准。然而,近10年来,本市急救业务量每年增幅超过10%,2012年急救服务出车近59.5万车次,预计到2015年将突破80万车次。

  农工党市委负责人告诉记者,调研发现,目前院前急救服务对象中约15%属于以护送转运为主的康复病人,另有约1/4的病患并非危重的救治对象,如发烧、扭伤等。这两部分病人“挤占”了危重病人的急救用车。

  急救医师严重不足也是制约急救服务能力提升的一大瓶颈。急救医师的收入待遇普遍不高,职业发展空间更是有很大的局限,愿意从事急救工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原有的急救医师队伍也面临人才流失的窘境。

  建议

  分层救护节约车辆资源

  多措施培养急救员队伍

  农工党市委提出应多措并举,建立分层救护体系。根据人口密度完成院前医疗急救网络点的全覆盖。在急救中心设立危急急救、康复转运、基础急救三个网络,由120根据现场急救员的报告按照情况分层提供救护。针对急救医师紧缺,农工党市委也开出“药方”。一是对急救员分等级进行培养。二是提高院前急救医生队伍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急救医生的待遇。部分规范化培养的住院医生应增加其院前急救的轮转。

  本报记者 潘高峰 通讯员 蒋玲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法治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财经新闻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A28版:读者之声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精华路线/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诗意居住
   第B04版:域外风情/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广告
连续酷暑至少还有一周
6万来电传达“急难愁”群众心声
连日高温致2人中暑死亡
浦东各医院人性服务“战高温”
四成非危重病患“错享”120服务
新民晚报要闻A03四成非危重病患“错享”120服务 2013-07-30 2 2013年07月3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