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说来说去,这应该是个学术范围内的事件。只是习惯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人们,喜欢把学术事件变现,让它成为“经济增长点”。亳州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发现了曹氏家族墓,曹操早已经成为亳州的城市名片。这次又得课题组帮助,证实了墓中出土的两枚牙齿属于曹操的叔祖父曹鼎。借东风搞建设,发展历史文化旅游,是自然而然的选择。
对于曹操,亳州市政府以前表现得还比较淡定,曾经有负责人表示,老子、庄子、华佗、张良乃至花木兰都是亳州人,犯不着像别的城市一样急于搞历史名人旅游。但从这次的表现看,这种淡定似乎消失了。这也情有可原,这毕竟是先进技术的第一次运用、第一次确认,也是对亳州人长期精心保护古墓的一种回报。
只是一有学术成果就大兴土木这件事情,依旧会引起担忧。建立各种故居、博物馆需要占地,大规模的建设也需要资金来源。如果只是一个亳州,还不能算是大问题。问题是,课题组下面还要一一考证孔子、尧、舜、禹的身世。中华文明灿烂悠久,历史上的名人数不胜数,会不会出现证实一个,就有一个地方大兴土木的现象?会不会出现地方政府拿着钱,要求课题组优先考证当地人物的现象?有一些古墓和疑似古墓,会不会被迫不及待地发掘?
这么一来,怕是故居、墓园成堆,DNA卷带起强烈的GDP渴望,控制不好,就有可能出现劳民伤财。
所以,还真的不应该带这个头,就算是带头也要慎重。有钱一定要先用到民生上去,而不是一受刺激就兴奋,忙着开建古人故居。匆忙上马,急于求成,担的风险也太大。现在各种重复建设、半途而废的事情,还真不少。
淡定,一定要保持淡定。不是给亳州泼冷水,只是提个醒,但愿这都是多虑。 法制晚报 (程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