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IB课程 国内学校热捧
IB课程全称为国际预科证书课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me,简称IB课程),由国际文凭组织(IBO)设计。目前,中国得到IBO授权开设IB课程的学校已达到75所,保持了近三年来每年增长近10所的速度。IB课程原本仅开设高中阶段课程(DP),近年来向PYP(小学)和MYP(初中)延伸,小学阶段增速尤其明显。在开设DP课程的学校中,上海(30%)、北京(21%)、广东(16%)、江苏(13%)等四地占所有学校的90%。
DP课程共分6个Group(课程群),分别为语言A、语言B、个人与社会学、实验科学、数学和计算科学、艺术与选修。除了艺术与选修可以用前5个群中的任意一门替代外,其余5组必须各选其一。大部分学校可为学生提供20-30门左右的课程选择。在人文科学类,最受中国学生欢迎的科目为经济学和历史,实验科学中,最受欢迎的则为化学和生物。
谨慎选择 关注办学能力
开设IB课程的学校数量近年来始终处于递增状态。但是,汉通教育创始人吴越认为,各校教学质量优劣差异仍然较大。尤其在小学阶段(PYP),课程大纲较为宽松,在给予老师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对老师自身能力提出很大挑战。吴越坦言,部分学校PYP办学质量并不能令人满意。而在高中阶段(DP),学校能提供的课程种类多少,成为衡量师资力量的重要标准。
吴越建议,家长在选择学校时,除了关注该校开设IB课程的历史,更应根据孩子就读学段,重点关注该校在这一学段上的办学能力。在了解学校DP课程通过率时,要了解清楚是学生获得文凭的比例,还是仅仅是单科证书的比例。
两大考验 语言和时间关
在吴越看来,就读高水准的国际课程,和“轻松”没半点关系,以DP课程为例,语言关和时间关是两大考验。
■ 专业英语能力
无论哪门学科,在日常学习和课程考核中,学生都需要完成大大小小的论文,并且遵循严谨的体例规范。这对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和学术研究水平都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对从普通初中升入国际课程学习的学生来说,考验更大。吴越建议家长,如果准备让孩子就读DP课程,必须提前对孩子的英语进行强化训练,做好充足准备,否则入学后将会跟得非常辛苦。
■ 时间管理能力
DP课程各科作业以论文形式居多,老师会给予学生一段时间准备,并在规定时间上交。这就需要学生学会自己进行时间管理,为每天安排不同任务单分段完成作业,克服“拖延症”,否则不仅可能无法按期上交作业,也会影响作业质量。在DP课程中,有一项名为CAS课程,要求参与不少于150个小时的Creative(创意)、Action(运动)、Service(社会服务)活动,并通过文字、视频等形式记录每次活动日志,容不得半点“作假”,也考验学生坚持完成任务的毅力。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