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香港一家钟表馆,过道中间一玻璃大圆水柱,里面游着不少金鱼。一瞥之余,见水柱上贴两行字:勿拍玻璃,面斥不雅。
我以为“面斥不雅”,言简意赅。在馆内走动,也确实能感受讲道理的气氛。钟表馆宽敞干净,专柜林立,灯光明亮,营业员耐心按游客的要求,把手表一只只拿出来,由游客挑选款式,比较价格,看游客满意了,带到师傅那里,根据手腕拆掉一二节表带,再帮你装盒,付款。连那拆表带的师傅的说话也控制在你刚好能听清的声调上。当然,有游客犹豫再三,最终不买的。接待的营业员白忙乎了大半个时辰,却没露愠色,平静地看着游客离去。连我们巧言如簧的导游,也在一旁安静地站着。雅卖,或者讲道理,成了这家钟表馆的“店文化”。
现在回过头来想,置身如此宽松优美的购物环境,不必“雅躲”,心情何等轻松。出此言,是因为进钟表馆前一天,在一家钻石店,我们游客觉得很压抑。
其实,一车游客进了店多少有点购买力的。问题是在这家店里一小时、两小时转来转去,多转无聊,加上导游一遍遍凑上来不断游说,给父母买、给太太买、给子女买……好像天下就她最懂孝道,最讲亲情;不掏钱的就没亲情味了,不掏大钱的,就大不孝道了。这时候,游客就想躲——我不会傻到把带来的钱都花在这家店里的。说到躲,多次来香港的游客自有招数,他们一声不吭,进店就远离导游,找休息的地方。那是没有耐心绝对坐不惯或站不久的简屋。我们有两三位同行,坚定地抱着对柜台 “敬而远之”的态度,聊聊天,喝喝水,在里面平静地度过差不多两小时,坐到可以走了,才出来摇摇头,再怪异地一笑,一副“她说她的,我躲我的”老于世故的表情。我们由此想出了一个词:雅躲。“雅躲”,成为我们后面旅途取笑的话题。
离开香港有了一段日子。那家钟表馆“面斥不雅”四字一直萦绕在我脑际,面斥别人固然不雅,被别人面斥也不雅,这样双方都有好心情。由此及彼,想到“雅躲”,起初我以为是一种世故经验,其实是理性消费者回避矛盾,被耗时而不愿去面斥的一种方式,是善良游客的牺牲精神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