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文娱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新编京剧《金缕曲》结尾引争议
~~~新编京剧《金缕曲》结尾引争议
~~~新编京剧《金缕曲》结尾引争议
~~~新编京剧《金缕曲》结尾引争议
     
2014年07月1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冷”一“温” 感受迥异
新编京剧《金缕曲》结尾引争议
王剑虹
■ 京剧《金缕曲》中的两知己 图TP
  根据话剧《知己》改编的新编京剧《金缕曲》在原著的基础上对整出戏的结局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变,这一改变引发了专家学者的争议,在首演之后的研讨会上,不少专家认为话剧版的结尾过于冷峻,而对于京剧将结局改为两人最后达成一种“心灵深处的理解和宽容”,也有不少专家持不同看法,认为这样一来“味道就又没有了”。

  京剧《金缕曲》编剧李莉在研讨会上介绍说:“话剧的结尾是非常冷峻的,顾贞观最后离开吴兆骞表示理解,吴兆骞继续作为一个卑劣的小人,这是郭启鹏的冷峻之笔。”而李莉创作的京剧本的结局则是吴兆骞在顾贞观的感召下,临死之前拿出了《金缕曲》,只说了一句“谢谢,我想来生再做一回人。”“我觉得这种结尾对这两位知己来讲包含了宽容,但同时也没有说历经磨难以后立刻恢复原来的知己,这个过程是有问号的。”李莉说。京剧《金缕曲》则让两人在大段对手戏后回忆相识相交的种种往事,然后同唱一曲《金缕曲》,并肩坐在了榻上。

  上海京剧院前任院长孙重亮比较认可京剧的结局,他认为话剧的结局“把我们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的,尤其是文人之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一下子全给颠覆了。我认为戏还得符合人们的日常认知。”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荣广润认为,京剧中吴兆骞这个人物“非常丰满”,绝对不是原作的艺术效果。不过荣广润也提出:“原来这个戏的重点是顾贞观,不是吴兆骞,现在这个戏似乎吴兆骞变成很重要而顾贞观不那么重要了。如果吴兆骞真的成为主角,似乎这个味道就又没有了。”

  周信芳研究会会长黎中城也同样觉得京剧版的结局有探讨的余地,“原来郭启鹏的话剧是个非常严肃的讽刺剧,从头到尾让人感觉讽刺意味很浓。”黎中城说,改编成京剧版之后,“吴兆骞变得不那么可憎了,充满了一种明显的同情。最后一场就是出于他们曾经共同有过的一种清高和傲气,也出于他们曾经分别经历过的磨难和摧残,因此他们能够达到一种内心深处的理解和宽容。但是我又对最后的结尾还有一点不太满意,这种理解和宽容是不是他们应该有的?”

  本报记者 王剑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2014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5版:2014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财经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专版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上海市民体育大联赛专刊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上海新城区
   第A24版:新民俱乐部
   第A25版:民生上海
   第A26版:民生上海
   第A27版:民生上海
   第A28版:民生上海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生态上海·夏之舞
   第A33版:新民健康
   第A3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3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36版:热点/新民健康
   第A37版:新民教育/育儿
   第A38版:时令/新民健康
   第A39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40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十佳班主任/新民教育
   第B03版:十佳班主任/新民教育
   第B04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06版:教育万象/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08版:留学移民/新民教育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2版:我爱我车/汽车周刊
你爆的“料”可能就是戏
一“冷”一“温” 感受迥异
得不偿失
广告
新民晚报文娱新闻A17一“冷”一“温” 感受迥异 2014-07-16 2 2014年07月1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