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说我是古代人。其实我也常常怀疑,是不是前世的那碗孟婆汤里掺了水,否则为何我的灵魂里深深铭刻了古时的影子。
每天辗转在这个城市的各个地方,塞着耳机混迹于行色匆匆的人群。尘土飞扬的高架下,熙熙攘攘的徐家汇街头,地铁的车厢里,换乘通道里,站台上……随时随地,兀地想到一句诗或一句词,竟会潸然泪下。
微积分,概率论,日语课,国际税收……在这样毫不相干的课上把一张白纸涂满诗词,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只有做这件事才能让我感到两个半小时的课过得很快。
我总是在想,古代的诗词,现在的歌词,为何相隔千百年,感觉仍是这样地相同。真想问一问天上的月亮,在这一片皎白的月光下,曾经发生过什么。这一字一字串联起来的东西,竟是能生生变成一把一把的刀,径直插到人心里。难道从古到今人们在纠纠结结的无非还是这些东西,功名利禄,爱恨情仇。
可是什么也逃不过命运两个字。功名利禄,爱恨情仇,一样也逃不过。
我写这本书时的状态,那是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之后正式投入写作。虽然最后决定由我作出,但仍旧难以接受。我现在也不该称之为变故了,而是,命运。
一号线人民广场站莘庄方向的车头站台,移动厕所和临时书报亭中间略暗的角落,那是哭得最凶的一次。后来,我开始不相信一些东西。后来,我开始承认一些东西。后来,我一次又一次地把自己抛到忧伤里面,告诉自己这是在写书。诗词里的悲伤,歌词里的悲伤,小说里的悲伤,和我没有关系。我总是选择阳光明媚的午后,一个人在宿舍里蜷着腿对着电脑,保持一个姿势直到晚饭后室友们都回来。这段日子,忧伤一路陪着我,在我走过的地方,洒下一串串的叹息,宛如那些文字,将往事娓娓道来。
当我再感到忧伤的时候,我已经分不清楚,是在为谁而伤。所以可以置之不理,甚至可以付之一笑。想留点纪念给这些陪我一路走来的文字,也是想把那些故事告诉给更多的人。不知道,太可惜。
这是一段凌乱的自白,我不知道我想表达什么。心里有些东西,想拿出来给大家分享,却也说不出个直截了当。有时候觉得,说,最苍白。可是不说,不足以平心头怨。我已经成了一个怨气很重的女人,他们说,如果奥运会有一个比赛项目叫做纠结,我无疑是冠军。
不论怎样,校园还是朝气蓬勃的。这是一本,自认为,是一本需要静心去读的书,但不要像我这么怨了。只是希望大家都能真正读懂那些故事,读出自己的心情。然后,放下书,投入到朝气蓬勃里面去。故事是故事,心情还是心情,日子终归是日子。都互不相干的。
选自《那朝代,那诗人,那爱》的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