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皓亮13年的教龄里,最令他骄傲的事之一就是,他从未给家长打过一通告状电话。而在学生们眼里,这个年轻的大哥哥可以是严肃的班主任,更可以是学校里最潮的英语老师,随时可以倾诉烦恼的“阿亮”、“亮哥”。
对家长“报喜不报忧”
“告状”在不少老师心里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教育服务”,“班主任的电话”在父母们心中可能是比推销电话更担心接到的一种“夺命CALL”。“我不反对老师及时把孩子的在校情况通过适当的途径向家长传达,但我觉得,想到‘告状’的同时,千万不能忘了还可以‘报喜’。”
13年来,郑皓亮坚持不打告状电话。即使当学生出现了问题不得不联系家长时,他也会很注意把握“通话技巧”。通常,郑皓亮会采用“三进一退”的方式——先表扬学生三次,再和家长沟通可能存在的问题。“这样,不告状沟通,既能解决问题,又顾及了学生家长的面子。”
当学生取得进步、获得荣誉时,郑皓亮的电话就变得特别忙碌,他会第一时间主动电话给家长“报喜”。“学生回家也会告诉家长喜讯,但教师告知显得更正式。学生会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在乎与关爱,家长会感受到老师是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家人来对待,而我们自己也渐渐获得了家长的信任。这时,良好的沟通就水到渠成。”
提前家访做“学生档案”
“‘我以为’是当老师最忌讳的字。”刚当教师那儿,郑皓亮曾经历过这样一个事件:当时,两位孩子犯了同样的错,郑皓亮认为成绩好的学生能自己处理好,就没有进行深入沟通;结果,孩子回去和家长大哭说,我也犯了错,为什么没有被郑老师责骂,是不是被嫌弃了。“这提醒了我,每个学生有被公平对待的权利。因此,我时常会问问自己,学生成绩好、自主能力强就不需要关心了吗?家庭条件好就不需要关心了吗?”
只要有时间,郑皓亮都会去每一位学生家里家访。早几年,他班中有多位外地学生,他就放弃了休息,自费跨省家访,最北去过黑龙江伊春,往南又到过广西柳州。他会给家长带去学生的照片和视频,让学生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惊喜地落泪。“家访就是‘备课’,尤其是新生家访对我来说是‘多功能’的,有助于建起‘学生基本档案’。”在家访中,郑皓亮都会仔细地记好笔记:记下学生的身高,方便他回去排座位;了解学生学习、家庭的困难,今后提供个性化指导;更会观察孩子和家长的关系,便于给家长做家庭教育指导。
聊“恋爱”被封最潮教师
在网上流传着一个9分钟的短片,标题为“延安中学最潮教师郑皓亮大谈‘恋爱’”。短片的主人公就是郑皓亮,而视频上传者正是他的学生们。短片里,郑皓亮有关青春期“恋情”的演讲风趣幽默,引起了台下学生们的笑声和掌声。郑皓亮说,在中学里,男女生过密交往常被扣上“早恋”的帽子,受到粗暴干预。“但‘早恋’不是科学术语,它不是生理、心理上的‘过早’,只是相对于社会的期望早了。这种情感是初中阶段孩子的正常需求。‘恋爱’中的学生独自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会失落、会迷茫、会伤心、会后悔,他们需要老师和家长更多的关注和更多的爱。”
郑皓亮的用心赢得了学生的信任,有来找他倾诉的,甚至有男生请他陪同去外地看望女友。“成年人在发现孩子的青春期情愫的时候,需要给予他正确的建议和意见,但在此之前不是粗暴干预,而应该是全面了解。”
延安中学2007届毕业生陈同学说,郑皓亮当了他7年班主任。“郑老师只比我们大八九岁,他会放下架子,带我们吃饭、打篮球、唱KTV。他像朋友一样真诚对待我们,因此,我们什么都爱和他聊,尤其是有关青春期的情感困惑。他从不会阻止和扼杀青春期的恋情,他会引导你如何正确对待类似的情感,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把英语单词上“活”的“亮哥”
今年刚从延安中学高三(8)班毕业的段其濛同样在郑老师的班里待了7年。她说,在男生眼里,郑老师是可以称兄道弟的“亮哥”,在女孩子眼里是平易近人的“阿亮”。“郑老师的课从来都充满活力,他为了调动气氛,会给我们讲许多课外的知识,把枯燥的语法课、词汇课上得非常生动。”
学生们最喜欢的就是听歌学英语的环节。被学生们封为“麦霸”的郑皓亮不仅自己热爱音乐,还将英文歌曲引入课堂。段其濛说,初中时,郑皓亮会让学生推荐英文歌曲,到了高中,则每堂英文课都会让学生唱一首英语歌,并和大家分享优美的英文歌词。“到了高三,郑老师还会选一些励志歌曲,推荐给我们。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有次选了一首《The Climb(攀登)》,听了特别令人为之一振。”
在学生眼里,郑皓亮是一本不缺角的万宝全书:他教英语,但他会和学生一起背古诗、写作文、读名著、聊心得,他还会研究数学概念,识记公式,和学生一起比赛解数学难题。
本报记者 马丹
郑晧亮心目中的“好”学生
“好”学生的标准和“美”一样,老师们可能有着不同的见解。在我眼里,“好”学生不一定需要高分的完美,但要有求知的欲望和行动;“好”学生不一定需要拔尖的特长,但要有健康的兴趣爱好;“好”学生不一定需要做多大的干部,但要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好”学生不一定需要成名成家,但要能成为一个“好儿女”,未来能成为一个“好父母”。如果这位学生还有着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和为他人着想的宽厚之心,那么他就是我心里的“超级好学生”!